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及其面临的新媒体挑战

医学生 医学动态35,507 views字数 4238阅读14分7秒阅读模式

不久以前发生的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投毒事件令许多人震惊不已,医者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为何会亲手酿成残害生命的悲剧?由此引发了医学界以及社会大众对包括生命伦理教育在内的医学人文教育的广泛讨论和思考。本文阐述了当下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建议。

一、医学人文教育及其重要意义

医学人文学科是以对医学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社会、伦理、法律和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学科,它于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崛起,欧美各国医学院校现在都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但在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年对全国46家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9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我国国内医学人文教育开展“刚刚起步”,少数受访者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情况“不清楚”。由此可见,医学人文教育在我国国内各医学院校开展的状况不容乐观,亟需人们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大力推广。当前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学生的课程设置多,学习年限长,学习内容相对枯燥,记忆强度大,医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人文知识。同时,与外国医学生相比,我国医学生直接从高中生中招生,且大多是理科生,而我国历来有文理分科的传统,理科生的人文课程设置很少,直接导致理科生人文知识缺乏,到了本科阶段弥补学习人文知识的困难。而国外医学院学生大多来自本科生,他们在本科期间已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如果仍未加紧人文素养的培养,其结果可想而知:培养出来的医生只会看病,不会看人,很可能会成为感情冷漠的“医疗机器”。医学所关注的应该是全面照护患者,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单纯意义上的“治病人”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做一名好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而且要医德高尚,他不仅要能看好病患机体上的疾病,还要能抚慰病人的心理,这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医治”。笔者认为,当前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体现医学的本质属性。“医乃仁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充分体现医学的本质属性。由于当前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盛行,或多或少影响、污染了医学界,具体表现为有些医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自主权的尊重、对患者痛苦的体察,医疗服务商品化、诊疗手段物化、医患关系经济化现象普遍较为严重。医者的人文教育缺乏阻碍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使医疗实践和医疗决策不能体现医学本质属性中的伦理要求。医学人文教育是回归医学本质属性的重要途径,是发扬光大其人文精神的必然要求。当前,增强医学人文教育,深入进行医学教育改革的呼声迫切而强烈,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双改”的深入推进,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科教育只有“呼唤人文回归”才能完成“还原医学本质”的根本目的。

(二)有助于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增长,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著名医学史学家西格里斯曾说过,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其不仅要防治疾病,使机体得到康复,还要使人得到调整,以适应环境,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提升医生诊疗水平以及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三)有助于以人为本、和谐医患关系。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其主旨就是治病救人,是以具有生命、情感的人为对象的学科,承担着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任务。因此,必须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切都必须以“尊重人、为了人”为出发点。在医生行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充分体现理解患者、关爱患者的人文精神。对医学生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将有助于未来的医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患者的思想,有助于医患关系的调整与改善。

二、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面临新媒体的挑战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环境以其自有的方式承载并传播着“海量的信息”。在这个虚拟与现实并存的世界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都只需通过“点击鼠标”而“轻松完成”,打破了传统观念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思维方式。日益发展的新媒体使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实效等方面面临困境和挑战。

(一)新媒体干扰、影响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与效果。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迅速崛起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社会信息环境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态势,并对医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媒体突破传统教育的过滤机制,淡化了人文素质教育舆论引导的效果。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的限制,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快速进人医学生的视野,令其难辨真伪,甚至思想混乱、盲目从众。据有关报道,复旦投毒事件的嫌疑人也深受网络暴力等负面信息的影响。新媒体环境给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抵挡不住新媒体中的片面信息和不良价值观的误导。面对海量庞杂的网络信息,教师很难担当好信息“把关人”的角色,面临着教育主导地位动摇的危险。此外,由于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素养教育,其中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网络上的知识大多具有碎片化、表面化、肤浅化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从浮光掠影的网络浏览进入到精深的专业研读,以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专业素质,这对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来说,也是个严峻的挑战。

(二)新媒体使传统医学人文教育的教育途径与方式面临冲击。传统的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是以教学系部为载体,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相关的医学人文知识的教育。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一味说教和灌输反而会使其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医学生医德的塑造和对医生职业精神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关于医患沟通交流的技巧,提高医学生的心理承受、人际关系协调等多种能力。根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调查,全国88.79/6的医学院校没有“专门承担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机构”,甚至有73的受访者表示本单位没有“编著或者引进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关教材”。口]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的状况,一方面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意义重大,任务十分紧迫;另一方面,传统的医学教育却缺少足够的机构资源、有效的途径方式来开展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而在这方面,资源充足、互动及时、更新迅速的新媒体所带来的诸如网络在线学习、远程教学等新模式,无疑会对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造成冲击,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取代旧有的教学途径与方式。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建议

在看到新媒体给医学人文教育带来冲击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也给加强和改进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年轻的医学生们作为伴随网络等新媒体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了解熟知新媒体,对于使用新媒体普遍持欢迎态度。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丰富医学人文教育的资源,开拓新的教育途径与方式。例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技术,搭建各种传播正面信息和先进文化的有影响力的信息平台,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和“网下”人文教育的同时,能够随时随处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增强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具体建议与对策如下:

(一)增加开设大众传播、媒体教育等课程。大众传播学、媒体教育等课程可以教会医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等新媒体,提高媒体使用的效率。医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方式后,可以与医院的官方微博等平台配合,实时播放医院医疗等方面的最新消息,包括门、急诊时间、医生排班等情况,同时可以及时反馈患者问题,定期发布一些健康小知识,这样能够改变目前患者留言,院方回答千篇一律或隔靴搔痒的现状,可以拉近医患距离,改善医患关系。当然,即使在新媒体环境下,医患关系的改进根本上仍要靠医院和医生服务病人质量水平的提升。所以,大众传播、媒体教育等课程的开设要与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学习、医德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此外,医学生们可以学习和掌握些人际沟通特别是医患沟通的技巧。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医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理智礼貌地与患者打交道,以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培养学生虚拟社团,鼓励师生运用新媒体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刚进人大学,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成形的医学生,与之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的教育引导尤为重要。学校要针对“80后”、“90后”医学生“无网不在”、“每日必网”的群体特点,首先加强对辅导员的新媒体使用培训,鼓励辅导员通过开设微博、建立QQ群等,向学生们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疑答惑,与学生建立互信、互敬、互爱的良好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循循善诱中正确引导学生的言行。同时,学校要对从事专业知识授课和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进行使用新媒体的培训,让老师们熟悉网络文化,善于运用新媒体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参与专题研讨,并积极通过网络这一“三课堂”对医学生开展医学人文教育,使学生在现实教学与虚拟生活的互动中塑造仁者精神,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学校和教师还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开展医学人文精神的自我教育。要关注学生交流思想、相互学习、平衡心理的网络表达,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引导学生成立虚拟社团组织,积极培养一批学生中的网络“意见领袖”,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医学人文教育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和引导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这样,老师与学生、“网上”与“网下”、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大家一起努力,定能推动医学人文教育朝着文明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医学人文环境。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9月 8, 2013 07:30: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559.html
评论  3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