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利什曼原虫

医学生 寄生虫学评论13,072 views字数 1193阅读3分58秒阅读模式

  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无鞭毛体的形态。
  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和致病的关系。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出血等。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
无鞭毛体 又称利什体,虫体卵圆形,常见于巨噬细胞内。瑞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杆状,细小。在高倍镜下,有事可见从虫体前端颗粒状的基体发出一条根丝体,基体靠近动基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区分。

杜氏利什曼原虫

前鞭毛体 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成熟的虫体呈梭形,长11.3-15.9um,有事可达20um。核位于虫体中央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根鞭毛游离于虫体外。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的摆动。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段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有时可见短粗形前鞭毛体,这与发育程度有关。经染色后,着色特性与无鞭毛体相同。

杜氏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无鞭毛体在人体巨噬细胞内发育                                        
前鞭毛体在白蛉体内消化道内发育(一周),通过雌蛉吸血感染人类。
                                                           

    感染阶段及方式:前鞭毛体,白蛉吸血
    传播媒介:白蛉
    利什曼原虫入侵巨噬细胞的机制:
     1. 配体——受体结合途径
     2. 抗体和补体——Fc或C3b受体结合途径

杜氏利什曼原虫

致病
   病理:巨噬细胞、浆细胞大量破坏及增生
   
临床表现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发热 -- 长期不规则,双峰热型
        肝、脾、淋巴结肿大
        全血细胞减少: 贫血,鼻出血及牙龈出血
        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皮肤型黑热病:面部、颈、四肢或躯干出现皮肤结节
            
淋巴结型黑热病:仅限于淋巴结肿大

杜氏利什曼原虫

实验诊断
病原学检查:骨髓穿刺, 淋巴结穿刺, 脾脏穿刺
            培养法
            动物接种法
            皮肤活检

免疫学诊断法: ELISA,McAb-AST,IHA

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
  kDNA 探针杂交法
  Dipstick试纸条(抗原rk39)

Dipstick法原理:
   将免疫分子亲和原理和免疫印迹法、经典的薄层层析技术相结合。利什曼重组rK39抗原+胶体金,检测抗体。

流行
根据传染源的差异,黑热病在流行病学上可大致分为三类,即人源型,犬源型和自然疫源型。

防治
 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钠、戊脘咪等
 控制病犬
 传播媒介的防制---灭蛉、防蛉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5月 6, 2013 14:38: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80.html
  • 杜氏利什曼原虫
  • 寄生虫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