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4,009 views字数 3436阅读11分27秒阅读模式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断需求,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从2010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630万到2012年毕业学生680万之多,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国务院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指出:“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就其社会影响力而言,医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假过剩”,所以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医学毕业生毕业时不找工作,闲在家中,或是不满足已有的工作而继续寻找工作。

1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概念的界定

自愿性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就业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据此我们认为,医学生自愿性失业者要满足的条件有三个:

①具备劳动能力;②想找工作;③找不到理想工作。这类主观选择自愿性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毕业后虽然暂时勉强走上工作岗位,但内心并不满意工作机会,在工作中没有全身心投入,以希望再学习等原因放弃的:二是由于专业成绩、性格原因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三是报考研究生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就业竞争压力及其对报考专业的热爱和深思熟虑希望深造,而选择不找工作。

2医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2.1从医学毕业生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自愿性失业依经济学上的供给需求理论所讲,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我们可以把它们他们看成一种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到就业市场,所以,作为生产要素供求的大学毕业生供求与.普通的商品供求是有差别的。在各种工资水平下,当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毕业生数量与有雇佣和雇佣能力的用人单位的用人数量达到一致时处于供求平衡,反之则供求不平衡。

2.1.1影响供给的因素分析

通常,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主要考虑的是工资和环境,在这种要求下形成的择业心理有:

①看工作环境是不是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利。于是他们会首选地市级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当县级及以下企事业单位用人时,他们往往采取观望态度,不主动。②看福利是不是好,工资有没有提升空间。由于城乡不一样的收入水平及有些单位有市场风险,医学毕业生基本上都希望进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而且有一定潜在收益的部门。③就业期望值过高。一些医学毕业生总是想把握住最佳机会,宁愿放弃多次机遇,甚至最后闲置在家等待时机。④由于经验上的欠缺和专业学历不高等原因,使得部分医学毕业生缺乏自信,从心理上打退堂鼓,认为只要再苦读几年就能有更好的机会,因此选择失业为经验积累时间。

2.1.2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表现在:

①体制性因素及机构改革的压力使得医疗卫生事业性单位入职标准提高。②各个层次的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企业性质的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迫使他们考虑成本因素,新入职医生要拥有工作资质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需要大量的培训和经费支持,所以招聘应届毕业生心理期望降低。③毕业生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压力很大。④信息不对称、市场混乱也让毕业生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嘲。

由于存在以上影响因素,当供给和需求不相一致时,医学毕业生将选择自愿性失业,目的是为了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到满足自己心理期望的工作,这与经济学中强调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是相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2.2“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医学生自愿性不就

1970年,美国学者皮奥里等人采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提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指出劳动力市场由于种种制度性力量的影响而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该理论以“二元论”著称,又被称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一级市场的工资水平高,工作条件好,职业发展前景广阔;二级市场的工资不太高,工作条件不太好,职业发展前景差。按照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的观点,求职者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通常情况下,一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对二级劳动力市场不看好,而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对一级劳动力市场也只是望尘莫及。两个劳动力市场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它们之间的人员很少相互流动。

在我国存在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医学生自愿性失业的重要原因。第一,从地域上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慢,导致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差别巨大。医学生毕业后的专业对口率较高,他们“学医就要当医生”的愿望非常强烈,大中城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达,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在专业发挥上更有空间。相反,小城镇、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的医疗设备不发达,会影响自己的发展,低收入难以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所以,大学毕业生就算无法在大中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也不愿到小城镇和农村的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第二,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翻。突出在医学领域,主要是学历水平与医师资格水平上。拥有较高医师水平和学历水平的医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机会更多,工资待遇更高,自主权更大,并拥有更大的就业保障。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工资越高,反之亦然。要想到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业,必须获得更高的学历水平和职业水平,医学生宁愿选择继续深造,暂时失业,也不想去中初等教育水平的二级劳动力市场,便出现了自愿性失业。

2.3保留工资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1970年,费尔浦斯提出职业搜寻理论,提出信息不充分条件下,求职者通过搜寻活动来了解工资情况,通过比较工作搜寻的边际成本和可能获得的边际收益来决定继续搜寻或者就业。保留工资理论是由职业搜寻理论发展而来,提出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并不期待随着搜寻时间越来越长而工资越来越高。因此,求职者在寻求职位时,如果工资条件比他预想的心理价位要高时,他就做这个工作,否则就放弃。这个心理价位的工资水平被称为保留工资嗍。根据这一概念,我们能建立公式:(等于或低于保留工资水平情况下)求职者就业满意度=维持失业状况满意度。所以,在这一理论下,求职者得到的工作低于保留工资时,求职者更倾向于保持失业状态,继续搜寻更高工作水平的工作。只有工资水平高于保留工资时,求职者才会选择接受工作。

据“MyC0S2011年大学生年度就业指标蓝皮书报告”的调查结果,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月薪本科为2241元,专科为1365元,而医学生们预想的工资比较高,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80%的临床本科学生期望的月薪是2800—3500元。而且约有19.59%的人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500元以上。可见,医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偏高的。按照保留工资理论,我们认为医学生自愿性失业是因为其预期的保留工资有点高,与实际的市场平均工资不一致。

医学生保留工资与市场平均工作出现了偏差,导致医学生选择自愿性失业,而以保留工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随着求职者对市场平均工资的进一步了解,及求职时间与成本的增加,求职者倾向于调低保留工资水平,从而就业。而医学院校教育者加以干预,促进医学生确定合理保留工资,促进医学生就业。

3医学生自愿性失业对策

3.1调整医学毕业生供求关系,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

要避免医学毕业生择业行为的错位就必须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倾斜相结合的办法,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一是要通过政策倾斜,吸引并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地区工作;二是建立高校就业监控机制,对医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现状实时掌握,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三是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力度,促进企业基层医疗条件,使人才流动畅通,让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进而缓解自愿性失业。

3.2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

由于对人才供求状况、市场需求等信息不是非常了解,医学生的期望值自然会偏高一些。所以,要想让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降下来,不仅要进行宣传教育,要把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作为重点来抓,让自愿失业者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让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调整就业期望值。

3.3医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医学毕业生应更多的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和清晰的定位,保持适度的就业期望值,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以致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3.4从经济学的角度理性看待就业期望值

医学生应理性看待已经投入的大学教育成本,在确定就业期望时应忽略。因为考虑这一沉没成本“合情而不合理”,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结果。只有忽略不计,才有利于降低就业期望,使就业期望处于合理水平,从而减少心理负担,降低自愿性失业的几率。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8, 2013 07:30: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814.html
  • 医学生自愿性失业
  • 大学毕业生供求
  • 劳动力市场
  • 保留工资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