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医学生留在农村 给个理由先

医学生 医学动态28,709 views字数 3214阅读10分42秒阅读模式

定向医学生留在农村 给个理由先

短期内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匮乏,“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被寄予厚望。然而,这项制度如果单纯靠协议违约金等硬性手段去强推,难。一项针对浙江省2009级农村社区定向培养医学生入职等意愿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199位定向培养医学生中,只有34.2%的人表示在5年服务期满后,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该如何实现?本期,我们就来聚焦这一话题。

 

来了,又想离开

距离浙江省2009级农村社区定向培养医学生毕业已过去1年时间。据了解,这一届几百名定向培养毕业生除有一两人毁约外,其余全部在县一级医院轮岗实习。他们的这种轮转状态将持续一至两年。

有专家指出,虽然目前这部分学生的工作状态相对稳定,但这主要在于他们没有真正到农村执业,未来如何很难预测。毕竟县级医院的工作环境还不错,但也不排除有的毕业生边轮岗边打着去还是不去的小算盘。

其实,专家的担心早在这些定向医学生毕业前就显现了苗头。2009级学生毕业时,浙江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章晔等研究人员所做的定向医学生入职意愿调查显示,毕业后不能保证和不愿意签约到农村的比例分别为46.2%和11.6%。

此次调查以浙江省杭州、绍兴、台州和温州地区的农村社区定向培养医学生为样本,研究人员在毕业实习的定向培养生中发放调查问卷。在所调查的199名定向培养生中,女生占大多数,男女比例为1∶3.2;独生子女人数为63名,占31.7%,非独生子女占68.3%;从生源地来看,来自村、乡镇的人数为180名,占90.5%;来自县城、城市的占9.5%;从家庭人均年收入来看,2万元以下的占70.4%。

自愿选择到农村去的人仅占22.1%

调查定向培养生当初为何选择就读该专业时,59.8%的人回答根据父母的意见,12.6%和3.5%的人是受亲戚朋友和老师的建议,只有22.1%的人是自己的选择。这反映出医学生自主意识不是很强,受别人的影响比较大。

68.3%的定向培养生对于到农村基层当医生,认为仅仅是谋生的手段。73.9%的定向培养生认为目前的从医道路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符合度一般。这说明大多数人对于到农村基层积极性不高。

调查显示,定向培养生担心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面临的困难,排名前5项的是缺少培训进修、学历提高的机会(有67.8%的人选择);工作收入低、待遇差(有59.3%的人选择)。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定向培养生把今后培训进修、学历提高的机会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其后才是工资福利待遇等。

近7成定向医学生服务期满后想离开

当被问及毕业后是否真正愿意签约到农村从事卫生服务工作时,调查显示有84人表示愿意,占调查总人数的42.2%,现在不能保证和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46.2%和11.6%,这表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对定向培养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在调查服务期满后的工作打算时,只有34.2%的定向培养生表示愿意继续留在农村,而想去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谋求发展的占38.7%,自己开门诊和其他分别占5.0%、13.5%,还有8.6%的人表示没想过。说明强制5年服务期满后,定向培养生的流失率可能较大。(张也)

 

 

同心铺好路 请你留下来

政府挑担子

章晔赵海军钟要红陈定湾

培养:既要花样多,更要见实效。

建立培训进修制度。地方政府应将人员培训进修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有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出本单位员工每年培训进修计划,并列入个人年度考核,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各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农村基层人员的培训和进修作为再注册和执业以及晋升的必要条件。

建立人才轮岗制度。以浙江省为例,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后,责任医师身兼数职的同时还需要走村入户上门服务,所以很难抽调人员外出培训。建议制定县乡之间的卫生人员轮岗制度,使得基层医生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轮岗的同时也获得培训的机会。

建立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制度。地方政府应当制定明确规定,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一对一的业务指导,明确责任,做到帮带有计划,培训有力度,会诊有制度,保证自上而下的技术指导系统的形成,实现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就地服务、就地发展、就地成才的目的。

保障:执业有“武器”,生活也多彩。

改善工作环境。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更新、添置一些必要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诊疗需要。

保障基本工资并增加福利待遇。建议结合当地实际,保证农村医务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和教师的水平,制定人性化、可持久的福利待遇制度。例如采取发放艰苦地区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给予带薪休假,在同一地区安置配偶,子女上学可以优先录取等办法,加大吸引力。

提高生活条件。农村在基础设施等条件上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边远山区和海岛地区更是如此。因此,建议打造农村基层工作者的保障性住房,对象主要包括大学生村医、支教支医专家等,有条件的地区可配备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开展联谊会等活动,丰富农村基层工作者的业余生活。

发展:激励做足,流动有序。

建立职称晋升激励机制。建议对一直在农村基层服务的人员报评职称给予优先考虑,可以出台专门面向农村基层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在评审标准上着重强调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学历、资历、论文等方面要求符合基层实际,外语、计算机、论文不作为评审要求。

建立学历提高激励机制。建议参照师范学校“农村教育硕士”的相关办法,出台“农村医学硕士”制度。即对本、专科的医学毕业生进入农村工作的,为其定向招生,免试入学、在职攻读、对外语不作要求,取得学位且在农村服务满6年者其学位全国有效。

建立正常人才流动机制。对于定向培养生来说,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经本人与单位双方协商同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可继续聘任;对于服务期满报考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对于服务期满另行择业、不再续聘的,应积极帮助推荐和引导,并给予一次性的择业补助;对于在特别艰苦地区工作的,服务期满可以调整到其他相对条件较好的地区工作。(作者单位:浙江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相对集中

黄贯峰

定向医学生应该相对集中地进行培养。这样,既方便专业培养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又能降低学生之间的身份、心理差距,方便他们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如果将定向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培养,他们容易被边缘化或被区域隔离,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状态,加大他们对未来岗位、身份的排斥。

定向医学生毕业后要到农村基层工作,往往是“单打独斗”,缺少老师的引领、带教。所以,他们的培养与常规医学生的培养应有所区别,将必备的医学技能(如急救技能、体格检查、日常操作、病历文书书写等15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和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得运用自如。这样一下去,就用得上,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毕业生来了,大家欢迎;他们要走,也要宽容。我认为主管部门可以建立诚信档案,但建议不向社会公开,如果定向学生毕业后违约离开这个队伍,也可能离开一段时间以后又想回来(当然,不一定想回先前单位)。我认为,应为这些人敞开“重新履约”的大门。(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

帮他们落地生根

梁喜跃

过去的乡村医生大都是离土不离村的农民,从小成长、生活在本地,地熟人熟,工作轻车熟路。定向医学生刚参加工作,缺少生活、工作经验和阅历、人地生疏,一旦工作开展得不顺利容易有挫折感,会打退堂鼓。

所以,接受外来大学生的乡镇卫生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和他们交心,业务工作上要安排专人带教,教他们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要教他们如何与农民相处,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当地的业务和生活,取得群众的信任。

让外来大学生生活不愁、前途有望、上岗工作有人传帮带,一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百姓有认同感、自己有成就感,真正地接上了“地气”,医学生也就能落地生根了。

(作者系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卫生院院长)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26, 2013 09:30:3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953.html
评论  2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