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性成果

医学生 医学动态23,643 views字数 1639阅读5分27秒阅读模式

2013年12月7-10日,第55届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本报特邀参会医生从会议现场为我们带来这场血液学界盛会中引人注目的进展以及中国学者数项创新性的成果。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全球的关注。本届ASH年会专门设置了题为“Allogeneic Transplant in Asia: New Approaches(亚洲异体移植:新方法)”的亚洲专场,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的刘代红教授以及印度基督教医学院的马修斯(Mathews)教授,分别就各自在HSCT领域的探索、进展和思考向与会专家进行了介绍,并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刘代红教授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在亲缘单倍体相合HSCT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合适的供者是进行HSCT的先决条件,因我国的特殊国情,寻找到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在美国,无关供者库也仅能解决50%~70%左右的供者问题。因此,国内外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性成果

不同于国外学者多采用的体外去除T/B细胞的移植模式,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采用的是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相合移植模式。该模式理论基础在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体内应用可诱导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采用G-CSF预激的骨髓(G-BM)和G-CSF动员的外周血(G-PB)干细胞混合移植物作为干细胞来源,同时应用抗胸腺球蛋白(ATG)加强免疫抑制。

在该技术体系中,平均输入的CD34细胞为(1~2)×106/(kg受者体重),植入CD3阳性细胞为1×108/(kg受者体重),与常规移植无差异;而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与HLA位点不合程度无关,这些都证实此技术体系与传统体外去T的HLA不合HSCT体系不同。

目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应用该移植模式已经完成了1000多例的大剂量移植(HBMT)病例,不仅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等恶性疾病,同时还将适应证扩展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良性血液病的治疗,取得了与同胞相合移植同样或接近的良好疗效。单倍体相合移植已经成为该中心的常规移植模式,占所有移植病例数的2/3左右。

该中心同时对该移植体系下的各种移植后的长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以及最佳供者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探索。中心已经或正在从以下各方面对该体系进行重点完善:①移植后白血病复发防治新方法的寻找、建立和完善;②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再分层治疗;③降低移植后GVHD的新策略。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建立的非体外去T亲缘单倍体移植成功地跨越了HLA屏障,解决了移植排斥等问题,其作为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一种独特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目前该移植模式已在全国推广,同时各单位间也逐渐加强协作,开展了多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不断提高移植的疗效,造福广大的血液病患者。20多年前,早幼粒白血病治疗体系是中国血液病学界对全球的最大贡献,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在亲缘单倍体相合移植方面再次走在了世界前端。

Mathews教授则主要回顾了异基因HSCT在印度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治疗地中海贫血方面的应用。由于大多数就诊的患者处于疾病晚期,因此许多被发达国家采用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这些高危患者。Mathews教授分享了治疗高危患者的新的、宝贵的临床经验。

继续教育项目作为ASH年会的重中之重,其讲者都是在血液学不同领域负有盛名的资深专家。中国学者首次作为主讲者及主席站在ASH继续教育讲坛上,体现出全球血液学界尤其是移植界对于中国同行工作的认同和推崇,彰显了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为代表的中国移植团队对全球移植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本次亚洲专场也为ASH年会增添了一抹来自东方的亮丽色彩。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陈育红 发自美国新奥尔良)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2月 17, 2013 08:30: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2384.html
  • 造血干细胞移植
  • HSCT
  • 美国血液病学会
评论  2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