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医学生 病理学评论13,870 views字数 2703阅读9分0秒阅读模式
 

掌握

  • 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和类型,再生的方式和组织细胞再生能力的分类。
  • 各种组织(血管、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再生过程和机理。
  • 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结构、功能与结局。
 
重难点:
基本概念,各种组织再生过程及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修复(repair):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再生(Regeneration)
     
     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生理性再生是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以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
 
      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
 
不稳定细胞:又称持续分裂细胞。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消化道和消化道黏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官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由其构成的组织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超过1.5%。干细胞的存在是这类组织不断更新的必要条件。
 
稳定细胞:又称静止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细胞不明显,在细胞增至周期中处于静止期(G0),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这类细胞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涎腺、内分泌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由其构成的组织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低于1.5%。此类细胞的内分泌腺和上皮无干细胞存在。
 
永久性细胞:又称非分裂细胞。属于这类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不论中枢神经细胞及周围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在出生后都不能分裂增殖,一旦遭受破坏则称为永久性缺失,但这不包括神经纤维。在神经细胞存活的前提下,受损的神经纤维有活跃的再生能力。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上皮组织的再生

 
被覆上皮再生 
 
 
  鳞状上皮缺损时,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再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黏膜,如胃肠黏膜的上皮缺损时,同样由邻近的基底部细胞分裂增生来修补。
  
腺上皮再生
 

若损伤未触及腺体基底膜,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完全恢复以前腺体结构。

值得说明的是肝细胞有活跃的再生能力,肝细胞再生可分为三种情况。

  1.   肝在部分切除后,通过肝细胞分裂增生,短期内就能使肝恢复原来的大小;
  2.   肝细胞坏死时,不论范围大小,只要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从肝小叶周边区再生的肝细胞可沿支架延伸,恢复正常结构;
  3.   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网状纤维转化为胶原纤维,或者由于肝细胞反复坏死及炎症刺激,纤维组织大量  增生,形成肝小叶内间隔,此时再生肝细胞难以恢复原来的小叶结构,称为紊乱的肝细胞团,例如肝硬化时的再生结节。
 

纤维组织的再生

 
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合成分泌前胶原蛋白形成胶原纤维------纤维细胞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膜增生------形成成纤维细胞------软骨母细胞,并形成软骨基质------软骨细胞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血管的再生

 
毛细血管的再生
 
  毛细血管的再生过程又称为血管形成,是以生芽的方式来完成的。
  首先在蛋白分解酶作用下基底膜分解,该处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突起的幼芽,随着内皮细胞向前移动及后续细胞的增生而形成一条细胞索,数小时后出现管腔,形成新生毛细血管,进而彼此吻合形成毛细血管网。
  

大血管的修复

 
  两侧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的内膜结构。肌层不易修复,形成瘢痕修复。
  

肌组织的修复

 
  肌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弱。
  1.   横纹肌损伤不太重且肌膜未被破坏时,肌原纤维仅部分发送坏死,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进入该部清除坏死物质,残存部分肌细胞分裂,产生肌浆,分化出肌原纤维,从未恢复正常横纹肌结构。
  2.   肌纤维完全断开,断端肌浆增多,也可有肌原纤维的新生,使断端膨大成花蕾样。但这时肌纤维断端不能直接相连,而靠纤维瘢痕愈合。愈合后的肌纤维仍可以收缩,加强锻炼后可以恢复功能。
  3.   若整个肌纤维(包括肌膜)均被破坏,则难以再生,此时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平滑肌的再生,如断开的肠管或较大血管经手术吻合后,断处的平滑肌主要通过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破坏后一般都是瘢痕修复。  

神经组织的再生

 
  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补,形成胶质瘢痕。外周神经受损时,如果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则可完全再生。
  

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有以下重要作用:
  •   抗感染保护创面;
  •   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肉芽组织的形成过程
 
  肉芽组织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实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大量渗出物及炎细胞。其中巨噬细胞产生PDGF、FGF、TGF-B、IL-1及TNF,及血小板释放的PDGF进一步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吞噬细胞吞噬搬运细菌及组织碎片,同时放出各种水解酶分解组织蛋白及纤维蛋白。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等。
  
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异物等)的过程。
 
 

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瘢痕组织:由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并玻变,呈灰白,质硬,缺乏弹性的组织。
 
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 它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的填补并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豹祠完整;
  • 由于它含有大量胶原纤维,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
 
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或有害的一面:
  •  瘢痕收缩,引起关节痉挛或活动受限;
  •  瘢痕性粘连,在器官之间或器官与体腔壁之间发送的纤维性粘连,常影响器官功能。器官广泛损伤导致的广泛纤维化玻璃样变,可发生器官硬化;
  •  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增生。突出于皮肤并不规则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以皮肤为例,伤口愈合的基本过程是伤口早期变化(充血、渗出),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和其他组织的再生等。
 
如何使二期愈合的伤口,转变为一期愈合?
 
  将二期愈合的创面进行清创缝合,控制感染,尽可能将二期愈合转变为一期愈合。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5月 29, 2013 03:08: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284.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