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索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4,232 views字数 2915阅读9分43秒阅读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高校工作者的关注。据文献报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约有17%~20.23%的大学生患有心理障碍。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孙勇等人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表明,医学生中有一般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高达43.61%。

  医生是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职业,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学工作者,不仅要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既关系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与患者的诊疗及社会心理康复有密切相关。因此,全面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1.学习困难 

  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少主动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手机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阻碍,学生对手机的兴趣超过了课堂内容,直接影响到课堂吸收率,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该情况如不能得到缓解,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产生质疑,从而形成自卑心理,直至产生厌学情绪。 

  2.人际交往障碍 

  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障碍。一些同学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过分敏感经常与他人发生摩擦和冲突,容易产生压抑和焦虑情绪,从而引发学生的孤独感;有的学生因性格内向、羞与表达、内心情感封闭,从而对社交产生了恐惧心理;还有的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感受,喜欢计较,情绪化严重,易与人发生争执。 

  3.态度消极 

  具体表现为做任何事都没有动力,马马虎虎,生活不规律,情绪低落。这类学生从不主动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担当,经常牢骚满腹,对社会充满怨言,经常感觉怀才不遇。遇到挫折容易放弃,消极之后无法重新振作,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业压力大 

  学业压力是造成医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医学是一门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医学生学制长,学习内容繁杂且多以记忆性内容为主,学习内容枯燥。同时医学又是一门终身学习的学科,这些特点都使医学生感觉疲惫,易产生倦怠感。有的学生因不适应沉重的课业负担而出现逃课、学位课程不及格等现象,尤其以男生居多,究其原因在于医学专业偏重于记忆性,而以逻辑思维见长的男生明显不适应。可见,学业压力对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巨大的。 

  2.人际关系难以处理 

  人际关系是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校医学生均为“90后”学生,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张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且希望与同学交往,但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尤其是新入学的学生,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生活轨迹,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往往不适应,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导致部分学生选择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另外,有的学生将虚拟的网络空间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 

  3.就业压力巨大 

  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越加困难,医学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医学专业因其学制长,学生在与普通学制本科生的横向比较中倍感压力。同时,医学的专业性强致使就业渠道受到限制。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成为医学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出路。由于考研的压力,致使学生忽视了临床见、实习工作,而这一时期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临床,由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重要阶段。见、实习工作的空白又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了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 

  4.社会负面事件影响恶劣 

  近期不断发生的医患纠纷,一些媒体不客观的报道,都对医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部分学生动摇了从医的志愿。医学生作为未来医患关系的主体之一,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构建未来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而当前医疗市场环境、社会舆论给医学生,尤其是给临床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身边不断发生的恶性医疗事件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恐慌,对未来的职业定位不再明确。 

  三、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1.重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落实到位,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相应的讲授内容。在学生进入培养基地后,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临床工作的特点,采取案例式教学,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对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2.心理健康以预防为主 

  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没有真正形成心理问题之前,及时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将会减少和缓解同学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这类学生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特征。部分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保住面子,即使经济再困难也不申报助学贷款,这无形中加重了自己的负担。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缓解学业压力 

  各医学院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同时要做好与其他院校的横向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地与外界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多组织专家讲座,建立医学生论坛,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临床见、实习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临床科室的病例讨论、读书报告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质素,增强学生自信心。 

  4.重视见、实习工作 

  见、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向医生进行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医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更要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仔细体会带教教师与病患的沟通技巧,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尝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生要尽快适应身份的转换,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让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解除病人的疾患,充分体会做医生的成就感,提高职业认可度。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医学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如何使医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确定合理而现实的定位,是医学院校应该加以重视的新课题。入学新生刚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解放出来,大学初期的新鲜感和自我释放,使学生不会过早关注自己的未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入学之始就要建立职业规划的大方向,随着对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和临床工作的熟悉,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此时的医学生还没有社会经验,社会阅历较浅,为此,要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身能力,找准定位,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轻学生毕业前的茫然与焦虑。 

  四、结语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医学生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并形成合力,逐步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优秀医学人才。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4月 14, 2014 08:30: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3914.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