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 不是独唱是协奏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3,257 views字数 1595阅读5分19秒阅读模式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3月成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为迎接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医疗专门人才,增加老年病科病床数,并在全国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成立老年病科。老年医学最好的时候到来了。老年病科能否乘势而上,取决于学科带头人的眼光和思路。

 

两年前,我由一个有着20多年临床经验的资深心血管内科医师“转型”成为老年病科医师时,对老年病学科认识非常模糊,什么是老年病科,和其他专科有哪些区别?发展前景如何?迷茫时,2013年我有机会赴剑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学习。通过学习,对老年医学有了新的认识。

老年病科应是开放的平台

老年医学不可以“老”一概论之。老年病学科研究的对象以老年人为主,但不一定完全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上了年纪的长者也不一定非要住老年病科。老年病学研究的是人体器官功能衰退和虚弱的现象,如果一个人50岁就已经出现这些衰退的特征,比如说退行性瓣膜病、肌肉减少症或者是多病共存,那他就成了老年病学科的研究对象。反之,如果一个80岁的老年人,他的大部分器官还很健康,体力良好,那就不是老年病学科的范畴。

老年病患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协作。老年病的特点是多病共存,经常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系统,因此,传统的因专病设专科的模式并不能切合他们的医疗需求。老年人容易因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所以一个真正的老年病学科团队,不但包括内科各亚专业的人才,还要有临床药师提供多重用药指导,有营养师提供营养咨询,有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职业康复师以及社会工作者,共同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达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过上有质量的晚年生活。因此,老年病科实际上是一个多学科合作平台。

我在剑桥大学附属医院经常看到,多学科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在同一个病房。据说他们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从磨合到心有灵犀,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国内老年病学科的发展也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

老年病医师要甘做幕后英雄

老年病科医师应该能给别的专科提供帮助。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在80多岁做手术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多。这些老年人多半合并这样或那样的内科疾病,如何做出科学的手术风险评估,如何在术前术后处理合并疾病,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已是很多外科医生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老年病科医师在老年疾病的处理上比较有经验,可以提供有效帮助。

在剑桥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就有一位老年病科的医师常驻,负责管理老年病人在术前术后的内科治疗,使病人的住院天数下降了50%,手术死亡率也大大降低,这一成果让骨科医师欣喜不已。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现象。据统计,80岁以上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比例达30%~40%,这部分人群大多因为各种疾病住在不同的专科,老年病科医师应帮助这些专科医师早期识别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进行干预。

老年病学的科研空间广阔

老年病人虽说是多病共存,可以称得上“杂货铺”,但无论是疾病谱还是诊治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比如老年房颤抗凝的出血风险控制,老年心衰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血压调控目标不同于普通成年患者等等。举例来说,一位90多岁的长者,二级预防是否还有必要?用药后的风险是否大于获益?目前大多数的循证医学试验都把老年特别是老老年患者排除在外,因此针对老年人群的诊治指南证据非常缺乏。另一方面,因为老年人群合并症多,如果对每一个病种使用一个指南,同一个病人可能会用到多个指南,而这些指南的用药可能相互矛盾,这些特征其他内科亚专科医师不一定熟悉。因此老年病科医师临床科研的课题可以说比普通亚专科更多,研究的空间也更宽广。

在英、美、澳、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老年病科医师早已有成熟的专科医师认证制度,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时也必须参加老年病科轮训,相信我国也会逐步执行。老年医学不仅要奏好医院多学科合作的协奏曲,更要融入全社会的大合唱,只有怀着这一理想,才能演奏出美丽的醉夕阳。(颜秋雨周瑾容整理)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7月 7, 2014 10:08: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4264.html
  • 老年医学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