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剧 应将真正的医生本质表现出来

医学生 医学动态44,705 views字数 5180阅读17分16秒阅读模式

“近年来,医疗题材影视剧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市场上一个重要的门类。实际上能够体现行业特点、时代精神的创作资源非常丰富,文艺创作团队可以打开视野,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医改过程中的社会变迁等都可以成为大家关注的题材。”

自7月24日在省级卫视播出后,电视剧《产科医生》多次获得收视第一的成绩。8月7日,《产科医生》座谈会在京召开。参与审片的业内专家、观众代表、媒体代表等与该剧主创人员围绕涉医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审查以及未来发展等做了深入的研讨。本期“文艺与健康”,我们选取了与会者的部分发言,希望能引发读者对涉医题材文艺创作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参会嘉宾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副司长姚宏文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燕

健康报社副总编周冰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韩素慧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潘晓玉

《产科医生》导演李小平

《产科医生》编剧张作民

《产科医生》出品人敦 勇

《产科医生》演员徐百卉巩 峥

观众代表傅世华

 

剧本创作的难度是要在每一把手术刀中,都能体现出人性的闪光点

许树强:看完这个剧以后,我第一感觉是选题特别好,它把卫生和计生融为一体。同时,剧中的医疗场景设计得很清爽、漂亮,把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体现了出来。另外,电视剧没有回避医患关系这个敏感的话题,而且没有把它孤立于社会,比较真实。看过《产科医生》,我会不自觉地在现实中寻找它的影子。比如会想到患者在医院会不会找不到路,化验单能不能自助打出来。这个剧给我们医疗从业者很多正面的启示,如怎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如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改善医患关系等。

张作民:产科是文艺创作一个很大的灵感来源,牵扯很多医疗和社会问题。作为非专业出身的创作者,医院里真实发生的事情,和我脑子里的构思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如何能更加真实地表现我们的医生呢?我想,真实的创作不是任意地拔高,医生的仁心仁术体现在为每一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的过程当中。所以剧本创作的难度是要在每一把手术刀中,都能体现出人性的闪光点,我也尽量在写作中这样要求自己。而这次恰恰是观众让我非常感动,大家不仅仅从这里看谈情说爱,而是看到了一些专业性的东西,看到了我们在医疗题材当中表现出的真善美。

傅世华:电视剧19集给我的印象颇深。剧集中,HIV感染的患者急产,医生那种满腔的热情和爱心非常令人感动。电视剧是一个窗口,能够利用电视手段,展示广大观众平常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用高速镜头表现手术刀的坠落,以及用虚实手法描绘医生有时不得不面对的鲜血淋漓的场面等等。

此外,这部片子里我很中意的一点是它的主题歌。开片由一个女孩子演唱,歌颂新生命,歌颂我们的助产士和医生。“蒲公英随风飘动”,“等待下一次重生”,很有诗意。而片尾曲则点到主题,“病房白色的身影就像天使的双翼”。这两首主题歌应该好好地点赞,确实很感人,让医务人员和患者融化在了一起。医疗剧 应将真正的医生本质表现出来

 

如果没有勇气和担当,救死扶伤的工作就完全无从开展

李小平:我是一个离开了“爱”就不会讲故事的人。爱,也是我在《产科医生》里所表达的第一层含义。这个故事中,每个角色、每个情节的推进都围绕着大家对爱的渴望展开。两个典型的例子是艾滋病和植物人产妇的生产。因为爱才有了治疗的奇迹,才让患者看到了希望。

我一直觉得,医生这个行当需要超人的勇气。他们手中是巨大的责任,如果没有勇气和担当,救死扶伤的工作就完全无从开展。《产科医生》里,所有的医生是人而不是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困境,而正是勇气和担当才能战胜困境,坦然面对一切。

我们想让大家看到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医生。我们并不想糊弄观众,不是为了搏眼球而揭露医疗行业的黑暗面,也没有说一堆空话,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医院和一些假惺惺的大夫形象。

韩素慧:电视剧让我们看到,医生和患者本就是在同一战壕里的。我们现在会签署很多医患知情同意书,这并不是意味着要让患者承担责任,而是让医生与患者一起担当。这一点,《产科医生》体现得很好。比如,植物人引产手术,当家属已经放弃了,医生仍然站在患者的立场耐心做工作。对医生而言,引产只是一个手术过程,但对患者来说这是一个生命的传递和希望。这个情节中就包含了医生太多的爱、勇气和担当。

许树强:我们老是在讲医学的人文关怀,这部剧就真切地体现出这一点。它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它是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世间的大爱之情,所以它背后隐藏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很暖。尽管也有很多曲折,也反映了我们行业的一些问题,比如商业贿赂、医疗设备采购等情况,但也是真实的反映,并没有曲解。看完片子,会对生命和真善美充满了向往和希望。

 

医生也是普通人,但这些普通人在做着最不平凡的事情

潘晓玉:产科在医院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风险非常高,对医生的素质要求也非常高。这样一个科室,关系着人类的繁衍,关系着起跑线上国民素质的问题。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每个孕妇和宝宝;要有勇气、能力去担当妊娠分娩过程中的瞬息万变,还有突发的危重病情。

说实话,医生是非常辛苦的。拿我自己来说,昨天8点来上班,夜班没有回家,一直工作到现在,下午还有病人,依然不可能回去,加起来就是36个小时连续在医院工作。而昨天晚上我干了什么呢?一晚上5个孩子,有一个转诊的高危孕产妇的抢救,一个急诊宫外孕抢救,还有病房的两个抢救以及一个“顺产”。

每天处于这样工作状态的医务人员,不只我一个。但即使这样,社会上仍有很多对我们的误解。我们的力量很微弱,希望媒体能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心声,看到我们真实的状态。

徐百卉(剧中人物朱爱萍医生的扮演者):感谢编导把朱爱萍这个人物写得这么真实,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可以跟医生有这样的缘分。之前我就曾经扮演过医生,也扮演过心肺衰竭的患者,体会过患者的感受。记得之前扮演泌尿科实习医生时,在医院里参观手术、透析、插导尿管,所以我对医院这个环境特别熟悉。

在演这部戏时,我经常想,我们演员每天站在那儿假装给患者医病,在手术室站到最后已经累得摇摇晃晃了,可想而知真正的医生每天承受着多么高强度的工作。

在扮演过医生之后,我从专业角度对他们有了特别的认识,希望大家多多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医生也是普通人,但是这些普通人在做着最不平凡的事情,我在这向各位医生致敬。

巩峥(剧中人物赵新医生的扮演者):在剧中我们在表演做手术,一天虽然也要坚持几个小时,但我们没有在承担事关生死的大责,不行还可以重来。但是医生不行,一刀下去,一秒钟、一分钟都责任重大。正好是在拍摄期间,我看到微博上的一张照片:医生们在一台超长时间手术后累得就地躺下,为下一台手术随时待命。看到这种场景,我甚至可以感同身受,特别心疼。希望《产科医生》这部剧不光能感动到我们主创、观众,更能让医务工作者看到,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和敬意。

张作民:说实话,看到当今国内一些所谓的医疗剧,我是非常气愤的。为什么我们老是游离于真正的现实之外,或者把一些医院负面的东西放大,这些东西在电视剧里表现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它毕竟是少数。但很多人就是喜欢用这些揭露黑幕的题材吸引眼球。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把我们真正的医生的本质表现出来。《产科医生》播出后,我发现“真善美”还是大家最关注的东西,我很高兴自己的坚持没有错。

宋燕:《产科医生》是今年涉医题材影视剧中难得的上乘作品。作品结构严谨,编排基本合理,情节环环相扣。我作为观众和曾经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时在接到这个本子时确实是带着情感在看的。要说不足,就是剧中好像缺乏了一些对职业自豪感的呈现。记得当年我在妇产科的时候,每个生命从我手中诞生时,有一种因为完成了职责和使命而由衷生发的自豪感。我想,今后的医疗剧能更多地展现这种医生职业特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为涉医题材优秀影视作品把好最后一道专业关,改变医疗闹剧和荒诞剧的不良倾向

宋燕:今年6月份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所有涉医题材影视作品的专业审查授权给国家卫生计生委。而《产科医生》的审查工作则由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和中日友好医院共同承担。为此,医院立刻选派专家审看,共提出39处有待修改的情节并附上修改意见。而制片方也连续加班对其逐一修改,调集演员重新拍摄,对有争议的学术问题,用字幕提示观众。这样一来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部制作精良、严谨的电视剧。

未来,我们将根据影视作品涉及的学科增补相关审片专家,要为涉医题材优秀影视作品把好最后一道专业关,改变医疗闹剧和荒诞剧的不良倾向。

敦勇:《产科医生》去年12月底关机,要求今年1月份播出,所以整个制作过程非常紧张,留给专家审阅的时间很短。对他们来说,一集一集地看,一句句地给我们把关,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专家的把关,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确实更加优秀,并且更加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

李小平:拍摄过程中我一直秉承一点的就是真实。虽然编剧张老师已经用极其谨慎的态度对待剧本中的医疗环节,但我们在每拍一场戏时,还都会请医学专家在监视器旁边观看。我对他们说,“这时你就是总导演,我是执行导演,您觉得哪里不对可以喊停”。比如,拍摄中曾出现过一个医生用药的细节,专家对我说,“导演,这个时候用药不对,会死人的”。我们马上改了过来。所以我特别感谢这些认真的专家,是他们的努力提升了全剧专业的品质。

潘晓玉:从接受审片任务到交片只有5天时间,42集电视连续剧,每集40多分钟,只能在业余时间完成。我个人力量微薄,且个人观点不能代表大家,就请三个同事一起看。而我作为总审,最后从头到尾再审一遍,然后综合4个人的观点递交了意见书。

提出意见后,对于这些意见是否被采纳我们其实是持一种怀疑态度的,因为那时距电视剧播出只有20来天了。但到正式播出后,我欣慰地看到剧组完全认可了我们的意见,做了认真的修改甚至重拍。对于我们提出的对剧情影响非常大的“凝血酶灌注”的情节,剧组也非常智慧地用了打字幕的方法予以提示。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们很感动。

姚宏文:社会上对涉医题材影视剧中暴露出的问题其实热议已久。现在,我们已和国家出版广电总局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合作审查机制,力求避免出现一些导向性、专业技术上的硬伤。因为大众传媒的传播力太大,任何一处小的错误观念都会被成倍放大。

有科普作家评论说,和家人一起看《产科医生》,发现国产医疗剧的质量越来越高了。也有的剧评说,《产科医生》大约每四五集就解决一个疑难病症,观众可以在电视机前体验一把专业的产科生活。所以对医疗卫生专业不了解的观众,是可以通过文艺形式来增进其医疗和健康素养的。但不能回避的是,虽然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和修改,大家还在一些细节方面看到,文艺作品的呈现和我们专业之间还是有所差别。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文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于文艺创作所必须采用的艺术元素,也希望大家予以宽容和理解。

周冰:一部电视剧的总时长通常几十个小时,这几十个小时先在地面电视台播出,再到上星卫视,其受众面非常大。所以如果我们能把影视剧做得更专业一点、更精准一点,这会是一个提升大家科学素养的良好契机。包括这次讲产科医生的故事,其中有不少涉及科学理念。谈医患关系常常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问题,所以希望文艺界能在这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此外,我们现在的电视剧主要表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样一些故事,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也不妨触碰一点医改的话题。因为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制度,这些难题不摊开来,让社会形成共识,就很容易让利益相关方各说各话。希望文艺界能够真正深入医疗卫生计生行业内部,不断发掘其中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出更具深度、更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姚宏文:当前卫生计生事业正在深化改革,身边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是文艺工作者值得发掘的富矿。特别是近年来,医疗题材影视剧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市场上一个重要的门类,但国内医疗剧产业规模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实际上能够体现行业特点、时代精神的创作资源非常丰富,文艺创作团队可以打开视野,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医改过程中的社会变迁等都可以成为大家关注的题材。我们要让公众懂得,并不是有点头疼脑热就去打吊针,医生也并不是包治百病。这个过程中,我们应给予文艺界更多的专业支持,并积极推荐优秀的作品参加相关奖项的评选。

 

《产科医生》中被专家指出的小缺陷:

1.医生通常不会把手放进口袋。在工作中,医生的白大衣一排扣会扣紧,双手永远放在外面,以防有什么突发事件可以及时伸手应对。

2.进修医生不可以单独上台手术。医院分级手术、分级管理,有手术资格的至少要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必须有上级主治医师在台下监督。进修医生做手术,助手必须是本院主治医师,或者住院总,两个进修大夫是不可以单独上手术的。

3.产科临床医生只有在有资质的情况下才能同时做B超诊断,否则临床上两个科室之间不能有交叉。且这种情况目前只在国外可行。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8月 23, 2014 20:30: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4352.html
  • 医疗剧
  • 医生本质
评论  4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