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想做医生的人依然很多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3,669 views字数 1655阅读5分31秒阅读模式

一次“高大上”的就医经历

几天前,网友“倾心2007”发布网帖《一个杭州人在美国的求医经历》,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人们在对病患“绝境中寻找希望”的生命态度表示钦佩外,更惊诧于中美医疗的巨大差异。

网友“京小勇”也有过赴美就医的经历,他很认同这篇文章对美国医生耐心的态度、亲和的形象的描述,感同身受地指出“整个就医过程完全没什么可抱怨的”。就像那位杭州网友说的,“在美国看病历时3个月,没有住过一次院,没有挂过一瓶水,甚至只吃了几颗药,花费是7万多美金”,却没有任何怨言。对此,身为医生的“mcspring”反思道,虽然国内医院可能在硬件设备上与美国有差距,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作态度上做到更好”。

如此高昂的医疗费用与过于简单的治疗手段形成鲜明对比,不免让很多网友产生了和“施力勤”一样的想法:“费用虽高,却是服务水平的体现,他们能让病人全程了解病情、治疗过程和后续关怀。”网友“gzxs”算了一笔账,告诉我们国内医务人员的服务价值没能得到好的体现,“简直跟美国没法比”。“西窗竹雨”还把这种差异归因于医疗体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内资源分配不公,到大医院看病排长龙。此外,一个人对疾病和生命的态度,可能会对治疗方法甚至结果有所影响。”

这样一次“高大上”的就医经历,让网友看到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对营造好的医疗环境多么重要,也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定位与希冀:在国外,“大多时候,医生仅仅是个职业”。

一对“甜蜜、坚韧”的身影

网名为“口袋拉链”的青年医生谷茂林和他的妻子,借一组温馨而特别的“婚纱照”在网上火了一把。这组名为《回忆手术室&非官方婚纱照》的照片取景于手术室的窗台、换鞋清洁区和值班室这些医院里再普通不过的场所,却展现出一对医生小夫妻的别样温情。许多医生网友看后大为感动,因为“婚纱照”记录的不是浓烈妆容,而是医者的生活点滴。

这种“在玩心跳的地方拍摄平静温柔爱意”的方式,很合网友“九零花沈晶茹”的口味。即使只有寥寥数张,也足以让“limingxia”热泪盈眶,勾起了她初为人妻时的回忆:“医生这个职业让我付出了太多,我只能在退休后好好补偿我的老公和孩子了!”就像很多同行所说的,除了窝心和温暖,这组照片还透射了从事医务工作的一点点酸楚。名为“廉迎阳”的网友坦言,做医生久了才知道,自己最缺失和渴望的就是医院以外的生活。而事实上,“很多医生都像照片里一样,生活和工作已经分不开了”。

“飘零的杏子”则有另一种担心:“婚姻是幸福的开始,但两位医生的结合可能意味着从医路上的加倍艰辛。”不管怎么样,更多的网友还是奉上了对这一对年轻眷侣的祝福。“四眼虫虫”就说:“可爱的天使们,祝你们甜蜜、坚韧的身影一直幸福下去!”

一份“令人欷歔”的录取名单

上海交通大学近日公布的《2013级自主调整专业工作拟录取学生名单》引起热议。根据公示名单,该校共有183名学生自主调整专业,其中原专业为医学院申请调整为非医学专业的多达53名,仅有两位学生申请从非医学专业调整为临床医学。

当下正值毕业季。连日来,“为高考加油,别报某某专业”的话题引爆网络,其中医学专业稳居被吐槽之列。毕业于辽宁医学院的“若MAYBe”说出了一些人的心声:“伤医频发,老百姓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正所谓一入杏林深似海,切不可大意啊。”

这样的消息让很多网友都像“牙齿搬运工”一样为医学人才的流失扼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位老师透露,转专业并非完全由于医患矛盾或是学医压力,一些学生报考时是想利用医学等分数较低的专业作为跳板,以便实现录取后再转其他专业的愿望。对此,“晓东大夫”回想起自己曾经高分报考医学以及后来踏进医学院的荣耀感时,不禁有些欷歔。

细心的网友“华尔街亡”有一个发现——转出临床专业的学生中几乎没有临床8年制的学生,“这说明踏踏实实想做医生的人还是很多”。网友“horseman_E”也认为,不是所有报了医学志愿的学生都适合做医生。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想想怎样避免使医学院成为跳板,以及怎样发现并留住最合适的“准医生”。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6月 2, 2014 09:55: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4215.html
  • 踏踏实实
  • 想做医生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