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生命的升华

医学生 医学动态23,597 views字数 2679阅读8分55秒阅读模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宁养病房 刘端祺)

 

2005年,受医院委派,我前往苏格兰研修学习临终关怀,从此开始了与癌症末期(癌末)病人朝夕相处的岁月。自那以后,经我迎来送往的病人已经不下2000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溘然长逝,但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些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病人,他们的安然离世和家属的宽慰时时鼓励着我。村长老常便是其中的一个。

故事先从老常的大女儿常芳(化名)说起。

父亲印象

20年前,常芳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广州做生意。由于踏实能干,她在广州安了家,并且拥有了自己的企业。

父亲年逾七旬,在家乡抚顺,是一村之长。平日里,父亲忙于村子里的大事小情,对于儿女很少顾及。

常芳常和父亲通电话嘘寒问暖,每年也回村去看望年迈的父亲,但毕竟没有常年厮守,所以对父亲的印象还是从前的严厉、深沉、刚毅和不善言辞。

父亲的要求

2011年9月,村长老常出现了腹部不适。但他没有理会,因为村里还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他,他还得终日辛勤操劳。

到了2012年6月,老村长日见消瘦,腹痛和腹胀不适越来越无法忍受。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排不出大便,什么都做不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恶性疾病,是不是应该马上治疗?

老常决定告诉远在广州的女儿,带自己去大点儿的医院,看能不能快一点治愈。

女儿的决定

父亲自己提出去大医院看病,这还是常芳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根据自己对父亲的了解,常芳意识到,他的病情一定非常严重。她第一时间飞回了抚顺。

回家后,常芳看到的父亲已不再是从前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了。老人家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嶙峋,却还在努力隐藏着对病痛的恐惧。看到这一切,常芳心如刀绞,她决定一定要遍访名医,治好父亲的病。

常芳先是在广州各大医院找多位专家看病,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病人是结肠癌晚期,有肝脏及腹腔的多发转移,已经失去了手术、放化疗等积极抗肿瘤治疗的机会。后来,她又带着父亲去北京多家医院看病,得到的结论仍然没有改变。

这时,她完全迷茫了,心里仅存的希望一点点破灭,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她开始到处打听,上网搜索有关信息,希望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医生的建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和网上搜索,常芳得知,在离抚顺不远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有个专门收治癌末病人的宁养病房,仔细阅读了有关报道后,她决定上门咨询。

一个周三下午,常芳找到了我。在办公室里,我们进行了1个小时的面谈。

她滔滔不绝地讲述老村长的病情、老村长的为人和工作,话语里流露出浓浓的无助和悲伤。我问她病人是否知道病情,回答是不知道。

多年的工作使我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特别关注病人对病情的知晓程度,因为这决定了他在余下的时间里是否有很好的心理准备,能否与家人及医护人员顺畅沟通和交流,心是不是可以安定下来,完成未了心愿,能否有尊严地告别人世。

我耐心地向常芳介绍宁养疗护的理念、内容和手段,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能使病人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建议她回去召开家庭会议,在达成共识后有技巧地进行病情告知。

交谈过后,常芳心里升起了一线希望。她边哭边告诉我,她已经很久没有流泪了,即使在父亲病后,她也只是马不停蹄地想方设法治病,无暇顾及自己的情感和父亲的心愿,现在终于知道在这个阶段她应该为最挚爱的父亲做什么了。

回家后,常芳和家里人进行了商议,当天就把病情如实告诉了父亲。令大家意外的是,父亲非常平静地说,他早已猜到自己得的不是好病,但为了不伤害家人的感情,他选择闭口不谈,只是默默地承受一切。现在好了,大家可以敞开心扉地谈论以后的事情了。每个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眼下最要紧的是到哪里去治病。经过商议,家里人决定去盛京医院。就这样,老常住进了我们病房。

全面照顾

住院后,我们第一时间安排了必要的检查,并进行了全面评估。针对他最难以忍受的疼痛,我们按照规范化癌痛治疗方案,在24小时内完成了滴定和有效的维持治疗处方。通过超声检查我们了解到,他的腹胀主要来自大量腹水压迫,又及时为他做腹部穿刺放腹水。

很快,老常不疼了,加上腹水消退比较理想,他可以进食一些食物,睡眠明显改善,心态也好了很多。每逢查房,他总会和医护人员聊天,开玩笑,只要有时间就拿起电话本给村里人打电话了解情况,安排工作,时而脸上挂着笑容,时而严肃地做指示。我们开玩笑叫他“将军”,他也会时不时给我们讲他的村子和那里让他牵挂的事。这时我们才了解到,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就医,也对他肃然起敬。

当时,辽宁电视台正好来病房进行采访,希望报道感人的典型事迹,我就把老村长介绍给他们。热心的电视人在了解了老村长的事情后,不辞辛苦地奔赴他所在村子,和村民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取得了政府的帮助,使老村长未了的心愿有了着落,村民们也常来看望,他的状态比刚来时又好了不少。

常芳特别欣慰。她告诉我,她的心比以前踏实多了,脸上也会时不时地流露出笑意。

最后的愿望

老村长住院半个多月了。虽然他的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也无法改变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局面。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

作为一位传统的中国农村老人,他很难接受在异地他乡离世。于是,他向儿女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在家中去世。

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离世,能帮助将逝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老村长的愿望得到了医生和家人的支持。

感人的葬礼

几天后,老人在家中安详地离开了。按照他的嘱咐,家人准备了简朴的葬礼。然而,村民们一直在关注着他的病情,对他的离世,大家异常悲痛,自发地去灵堂祭奠,按传统习俗给他烧化纸钱,几百人的送葬队伍,呜咽的哭啼,让人对老村长油然而生敬意。

通过辽宁电视台的节目,我们也看到了那个感人场面。

在父亲去世后一周,常芳再次来到我们病房。这次她是专程来向医护人员表达谢意的。

她向我们讲述了老人回到家中及去世和葬礼的情况。她说,最后时刻,老人和平时一样,打电话,安排工作。她还说,最后的岁月让她重新认识了父亲,他是那么的勇敢、坚强、无私,在村民的心目中是那么的崇高伟大,这是她之前所不了解的。她感谢我们的医疗方案给父亲带来了应有的尊严,让他在活着的时候感受到社会对他的高度评价。

老村长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留给我们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像这样离开的病人在我们病房还有很多。

经历了这么多病人,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能够有机会陪伴每一个病人,直至他们舒适、安然地离开人世,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正如现代临终关怀创始人西西里·桑德斯博士所说:“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能改变人们忍受的痛苦”。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临终关怀的专业工作中,使更多的挣扎在痛苦和死亡边缘的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有尊严、无痛苦,真正实现“逝者魂安,生者心慰”。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6月 30, 2013 07:35: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966.html
  • 临终病人
  • 盛京医院
  • 刘端祺
评论  2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