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早期营养 注力生命健康

医学生 医学动态33,761 views字数 2511阅读8分22秒阅读模式

6月15日,由多美滋公司举办的“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全国巡讲会在上海拉开序幕,并将在全国30余座城市陆续展开。通过此次全国巡讲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呼吁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年后健康的影响以及婴幼儿健康问题。会议邀请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海因(Ralf G. Heine)教授重点讲述了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智策教授则介绍了围产期多个因素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健康的影响,与全体参会者共同探讨了生命早期发育因素对近远期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关注生命早期肠道菌群,构筑新生儿健康屏障

肠道菌群定植的重要性

Heine教授强调,胃肠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早期定植细菌的种类对于个体一生免疫功能的发育非常重要:①利于早期免疫的形成和耐受,可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②使肠道具有屏障功能,预防肠道疾病;③肠道微生态系统利于形成正常的胃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④与神经体液功能有关。

因此,婴儿出生后早期的细菌定植对于个体一生的健康发挥核心作用。Heine教授指出,婴儿出生后前几天主要是大肠杆菌等兼性好氧菌的定植,之后随着母乳喂养,逐渐进入厌氧环境,双歧杆菌等定植。随后再随着断奶及辅食添加,逐渐转化成为成人的肠道菌群。

不同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差异较大,但基因检测显示,母亲和婴儿的肠道微生物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KOALA出生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分娩方式、喂养类型、胎龄、婴儿住院情况、抗生素的使用等都会影响早期肠道菌群定植:阴道分娩及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儿肠道中以对个体有利的菌群为主(双歧杆菌数量最多)。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也探讨了分娩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阴道分娩的婴儿主要定植母亲阴道的微生物(乳酸杆菌、普氏菌等);剖腹产后,皮肤和环境微生物占主导(葡萄球菌、丙酸菌、棒状杆菌等)。

母乳——影响婴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关键因素

母乳中含有特定的营养搭配,其中的低聚糖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母乳中包含完整的孕产妇食物抗原,这些抗原可以促进婴儿的免疫耐受;母乳中含有一些活体细菌,可直接促进婴儿正常菌群的形成。因此,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避免呼吸及消化系统的感染,并形成早期免疫调节和耐受机制。

研究显示,母乳中的一些成分与双歧杆菌的生长有关。母乳中含有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底物,因此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的生长。另外,母乳中的活性细菌会由乳腺分泌,影响婴儿早期的肠道菌群定植。

益生元组合(scGOS/IcFOS比例9:1)对于婴儿肠道菌群定植的有益作用

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为主,这种喂养方式可以降低婴儿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发生率,并形成早期免疫调节和耐受机制,而标准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则无明显优势菌群。

为了使配方奶喂养婴儿的肠道菌群特征尽可能模拟母乳喂养婴儿,人们开始在配方奶中增加益生元成分,并发现90%的短链低聚半乳糖(scGOS)和10%的长链低聚果糖(IcFOS)配比能够较好地模拟母乳对肠道有益菌的作用,将其添加入配方奶中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同时还能够使肠道中短链脂肪酸(SCFA)的结构与母乳更接近。

上述配比益生元组合对于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力的有益作用已经得到多项临床研究的证实。

布鲁泽塞(Bruzzese)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开放性研究,纳入324例健康足月儿,随机入组益生元组合组(添加独特益生元组合scGOS:IcFOS=9:1的标准配方奶喂养,n=169)和对照组(标准配方奶喂养,n=173),观察12个月婴儿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益生元组合组(scGOS:IcFOS=9:1)喂养婴儿急性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接受≥2个抗生素疗程治疗的婴儿比例显著更低(P=0.004)(图1、2)。

莫罗(Moro)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206例有过敏家族史的健康足月儿,分别入组益生元组合组(添加独特益生元组合scGOS:IcFOS=9:1的低敏配方奶喂养,n=104)和对照组(添加麦芽糊精的低敏配方奶粉喂养,n=102)。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益生元组合(scGOS:IcFOS=9:1)组喂养婴儿特应性皮炎发生率显著降低(9.8%对23.1%,P<0.03,图3),并且免疫保护延续受益至24个月(P<0.05)。

最后,Heine教授强调,肠道菌群和早期营养对早期免疫系统的发育发挥着核心作用,并且能影响许多儿科疾病的患病风险。而母乳是最适于婴儿早期肠道菌群定植的食物,因此,最大程度模仿母乳成分成为配方奶研究者的目标。而研究证实,添加独特益生元组合(scGOS/IcFOS=9:1)配方喂养婴儿的肠道菌群更接近母乳喂养婴儿的肠道菌群,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多,腹泻、感染和特应性皮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使婴儿长期获益。

生命早期管理: 预防胎源性疾病的关键

胎源性疾病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认为成年后的多种疾病都与生命早期发育阶段受到不良影响有关。徐智策教授介绍道,巴克尔(Barker)最早提出了围产期营养与后代疾病具有明显相关性,并建立了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理论(DOHaD),认为新生儿出生体重偏低与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相关,这一理论的机制在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如某一器官发育关键时期受到不良影响,可能会导致宫内内分泌改变、氧化损伤和线粒体功能异常以及表观遗传修饰异常,最终导致表型改变。

徐教授指出,与成年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围产期不良因素均与孕期管理有关,包括孕期体重、高糖环境、孕期缺氧等均可能影响胎儿近远期健康。徐教授强调,胎儿出生前后1000天对于出生后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神经精神疾病及多种肿瘤均具有胎儿起源。鉴于此,需要开展胎源性疾病防治研究,确定胎源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建立预警筛查技术、早期防治策略及环境有害因素评估体系。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基础,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促进产科医生改善胎儿宫内生长环境,儿科医生做好出生后生长发育监测,做好对于胎源性疾病的提前干预。

(苏措 整理)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8月 9, 2013 07:30: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300.html
  • 早期营养
  • 生命健康
评论  3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