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麻醉医师倒下,怎么办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3,541 views字数 3287阅读10分57秒阅读模式

据新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9月4日上海六院一位麻醉医生突发脑溢血倒在手术室,到2014年3月3日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麻醉科34岁的岳琦在家猝死,不到两年时间,已有6位麻醉医生或过劳,或患上其年龄段不该有的重症,突然倒下,令人揪心!

由于各医院手术量急剧上升,手术室对择期手术是8小时开放,对急症手术则是24小时开放。外科医生你去我来,轮番作战,而麻醉医生则要与手术台一起,从头陪到尾。据了解,麻醉医师的工作现状已引起麻醉界的关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刘进、国家卫生计生委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黄宇光、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姚尚龙表示,支持在麻醉界开展一次大型调查,用数据揭示麻醉医生的执业现状。

 

弦绷得太紧会断

浙医大附二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周祥勇

人员配置不足标准的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化,很多医院手术病人成倍增长,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麻醉科长期不受重视,无论是在硬件、人员配置还是学科建设上,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手术需求。

据山西医科大学郭政教授在2013年提供的数据,按照欧美每万人需要2.4位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1万名麻醉医生。考虑到中国的手术量远超欧美,这个人数应该更多。而实际上中国麻醉医生不足10万人,连标准配置的1/3都不到。这个配备标准不仅远低于内外科,也低于医务人员严重短缺的儿科。

在很多三甲医院,一位麻醉医生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很平常。很多主治医师要负责2~3个手术间,其间,吃饭、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按分钟来算。相对正常工作,更难以忍受的是长时间夜班。在某些医院,连续24小时、48小时加班、值班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个夜班往往会有连续10台以上的急诊手术。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近一年多来,就有3位麻醉医师是在加班中或者下夜班后猝死的。

专业覆盖面越来越广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种类越来越复杂,麻醉医生的工作领域已经远远超越麻醉本身而覆盖到临床麻醉、疼痛管理、重症监护、无痛内镜等众多领域,相关风险也越来越大。整个手术期间要面对大量的监测数据,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急救和高度危险的局面,很多时候患者的血压降下来了,麻醉医生的血压却升高了;患者心率慢下来了,麻醉医生的心率却快起来了。

麻醉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即使下班也需要手机24小时开机,以备急救时随时到场。长期绷紧的神经导致很多麻醉医生患有高血压、胃溃疡、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疾病。

另外,应关注麻醉医生30岁的现象。上述有5位医生都是在而立之年倒下的,年轻医生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不得令人们深思。

年轻麻醉医生刚结束住院医师阶段的培训,往往承担科室内最大的工作强度,但工作经验毕竟不足;他们又尽量想多干工作、干好工作,以求晋升。另一方面,生活压力大,毕竟刚工作,积蓄不足,与家人聚少离多,面对抚养家庭和照顾老人的重任力不从心。而生命又是脆弱的,年轻不是透支的资本。

一级科室被视为医技科室

手术室是一个封闭环境。现代医学证明,麻醉废气、X线照射是致癌的高危因素;各种毒麻药品、各类传染源、职业伤害也在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麻醉医生的身体健康。上述医生中有两位罹患肺癌、肺结核,其致病原因难以排除工作环境的影响。 

由于麻醉工作的重要性和高强度,欧美麻醉医生的薪酬长期稳定在医学专业前三位。但在国内,麻醉医生地位偏下,从“麻师”、“麻科”等称呼盛行就可以看出来。

虽然麻醉科被定为临床一级科室,但在很多医院仍被定为医技科室。身份不被认同,成就不被认可,麻醉群体对自身职业认可度和成就感不能不大打折扣。

 

有时恨不得

生出三头六臂

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魏兵华

麻醉,不就是为病人打一针吗,多么轻松的活还能累死人?可大家知道吗,手术中病人的呼吸循环、生命体征都是由麻醉医师在守护着。正因为肩负着守护病人术中生命的职责,故我们的脑子里时刻都要绷着一根弦。

记得前不久的一个夜班,我正准备给一位下肢外伤患者麻醉,接着有一位前置胎盘大出血的产妇被送进手术室。我看到该患者脸白得像纸,立即放下手边的麻醉,赶紧给这位产妇先行深静脉穿刺再全麻。就在穿刺时,又一位脑外伤昏迷的患者被送进来了。真希望那一刻我有三头六臂。而这样的情形,在麻醉科经常遇到。

由此可知,即便你是位从容的人,麻醉也不是一个让你从容的职业。要是你运气不好,说不准你的夜班会连续奋斗一个通宵。想想,一个通宵至少要十四五小时!在持续不断的高强度、高压力下,我们如何减压?建议:充分利用好休息时间养精蓄锐,哪怕是几分钟。

 

必须增加人员配置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鸿飞

学几招减压方法

建议每个人采取多种方法或途径减压,如增强与患者的沟通,适时进行相关的科普宣传,促进患者对麻醉学科的了解与认同。加强与外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了解专业进展,为最大限度保障手术安全及改善患者预后努力。要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享受家庭生活,适时放松心情,如听音乐、旅游、保证充足睡眠等。

促进团队合作

麻醉科应充分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尤其是制定合理的排班及轮休制度。建立危重急难临床状况处理应急程序,确保各级医师遇到临床难题时得到便捷、快速、高效的专业支持与技术保障。科主任应关心科室成员的成长、工作与生活,解决临床一线人员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发生医疗纠纷时,要加强涉事人员的心理关怀和疏导,更应分析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医院应加强对麻醉科的资金投入与基础建设投入。麻醉学科也应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科进展,掌握手术学科的专业进展,同时促进相关学科对麻醉科工作性质的理解与支持,促进团队合作。

不能按手术床配比人员

作为专业学会,在引导行业有序发展的同时,应广泛开展学科宣传,争取更加合理的顶层设计。如在国家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常对麻醉科医生的人员需求与手术间或手术床位设置一定的比例。这种将血肉之躯与铁架子(手术床)进行匹配的方式,也是导致麻醉科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原因之一。保证合理化配置,应将外科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配比。这样虽不能完全避免人员缺乏情况的发生,但可避免手术团队个体部分的过度疲劳,从而从人员上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82岁高龄麻醉医生的忠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邓硕曾

惊闻北京一位年轻麻醉医生猝死的消息,心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突然呢?我猜想,其猝死可能与心脑血管病有关。现在,冠心病、高血压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30多岁发生心梗,在医生、IT白领等群体中屡有报道。麻醉医生精神、心理压力比较大,在抢救生命中受惊吓的情况较多,交感神经处于应激状态下,心率和血压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和升高,久而久之会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我的建议是:

1.要培养临危不惧、临危不乱的心态,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要练就沉着应对的本事。

2.飞机要两个人开,全麻也要两个人做。要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同时要有上级医生作后盾。一旦出现意外可及时处理。主治医生可看管1~3台住院医师或麻醉护士操作。

3.对危重或大出血病人,应发挥主任领导、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并与外科共同制订抢救方案。

4.遇到麻醉意外或不良事件的发生,不隐瞒,不推诿,要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让大家吸取经验教训,而不要追究个人责任,否则不利于让大家放下心理包袱。

5.鉴于麻醉的工作特点,在抢救生命中受惊吓比较多,交感神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故建议50岁以上麻醉医生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率不要超过80次/分,可以咨询本院心内科医生常规口服β阻滞剂,以减轻术中心动过速的不良应激反应。

6.创建麻醉科室文化,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科室凝聚力,不定期组织大家郊游、唱卡拉OK以缓解紧张情绪。

7.麻醉医生要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要禁烟少酒,每日至少睡眠7~8小时,使心脏得到最好休息。不能连续一周值夜班。

我已是82岁高龄的麻醉医生,仍战斗在麻醉第一线,对新知识、新技术保持着好奇心。我的秘诀是:心胸开阔,适当运动,终身减肥,生活规律。座右铭则是:让心理年龄更年轻,让生理年龄更健康,让工作年龄更加延长,让事业年龄更加成功。希望与年轻麻醉医生共勉。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3月 18, 2014 09:30: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3672.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