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思考

医学生 医学动态34,606 views字数 4298阅读14分19秒阅读模式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起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农村(社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以下简称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免费医学生培养需切合提高农村(社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基层工作能力和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文、理、医渗透,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塑造人文精神,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医生。

1人文精神

1.1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相对科学精神而言的,人们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辞海》认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周易》谈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对“人文”的中国式理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humanism”一词所指的“反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体系、提倡学术研究、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的内涵不尽相同。人文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隐性的,是人类文化的核心部分和先进部分,其主要内容是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

涂又光认为:“人文的内容,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来自《老子》说的‘为学’;人文精神,来自‘老子’说的‘为道’。人文知识,是《庄子》说的‘知道’;人文精神,是《庄子》说的‘体道’。⋯⋯人文的本质是人文精神,不是人文知识。”周国平认为,人文精神与西方的“humanism”相对应,核心为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从人文的概念出发,人文精神是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与关怀,并推及他人、民族、国家、社会、人类,相对于科学精神的“求真”,它以崇善、尚美为主要内涵。

1.2医学人文精神

希波克拉底指出,医学是“一切艺术中最美好、最高尚的艺术”,医生“应当具有最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中国有“医出于儒”的说法,认为“医乃仁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学具有鲜明的人文学科特性。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人关注是医学的终极目的,医生既要看病,更要治病救人,医生要具备大量的人文知识,懂得人文关怀,而这需要他们从医学生时代起就开始直至一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用医学人文精神来指导其医疗行为。

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具体表现为以“人”为中心,围绕“崇善,尚美”的关爱生命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崇尚美好德性而负有的道德感、责任感、良心感,平等、合作、沟通、尊重、仁爱的人格意识,对医学学科人性化、公益性思考的态度。

2免费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意义

2.1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我国的医学研究大多停留在疾病的理、化、生物学研究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文、社会、心理等其他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这样培养出的医学人才不具备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它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不仅强调人的生物属性,更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要求多层次、完整性看待人的生命与健康,要将人视为一个整体,主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来分析、研究’、治疗病患,这就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完成“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和知识技能等素质的构建。2011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医学教育全过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关爱他人、珍重生命的人文精神”,把医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卫生事业的推进者。

2.2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需要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生命活动、个体心理活动是物质发展的高级产物,其发展活动规律较为复杂,无论是学习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还是临床实践、科学研究,都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五星级医生”概念,即医生应是医疗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健康资源管理者,要求医生能综合考虑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总体诊疗,并承担健康服务的职责,平衡与协调好个人与社区、社会之间的关系,协同有关部门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五星级医生”代表着五个不同的角色,要演绎这五个角色,仅从医学的技术层面上显然是无法做到的,更需要具备多方面良好的人文素养。

《爱丁堡宣言》也明确提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把倾听、观察、交谈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显然,医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塑造是实现日后其职责的重要支撑。

2.3促进医患和谐、提高诊疗工作效率的需要

中华医学会的调查显示,有医疗纠纷的占98%。医疗纠纷分为两类,一是因医疗过失直接导致不良后果的纠纷,一是无医疗过失产生不良后果的纠纷,工作中的失职和技术上的某些原因为前者,医德素养差、服务不周、缺乏有效沟通、人文关怀不到位和意外情况为后者。排除不可控因素如意外、技术问题、患者要求等,涉及医生本身素养、工作态度、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等人文精神方面的因素成为重建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

医患交流中,医生对高档设备检查结果的依赖多于对患者自身的关注,情感交流日渐稀少;医生缺乏平等相待和人文关怀的主体意识,缺少对患者主体权利的充分尊重以及对不治者求生渴求的关心、安慰;沟通中缺乏换位意识和耐心等,都易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免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将奠定其一生从业的道德走向和素质基础,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好思想和心理上的良好准备。

3免费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路径思考

3.1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身份认同感

现代医学教育更加关注时代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把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功能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种目的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具有崇高的道德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需要在教育理念上有所转变。

免费医学生将是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活动主体,是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身份认同感、职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品学兼优的免费医学生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增强其荣誉感;允许学业优秀的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加大国家资助力度;二是完善关爱机制,从在校学习、日常生活、师生交往、继续教育、职业发展等,关心关爱免费医学生的成长进步。

3.2调整课程设置,坚定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意识

免费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纳入培养方案,大力充实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内容,努力构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引进教师,邀请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老校友、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回校讲课;积极鼓励教师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校本课程、赣州红色教育资源进校园、苏区精神专题讲座等。

一是适当增加人文课程比例。西方的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3大部类组成,其中人文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以美、德为多,达20%~25%,英、日约为10%~15%,在医学人文学科群中,医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成为核心课程。开设“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及增加相应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学时数、专题讲座等,来增强课程上的文医相合,引导医学与社会、医学教育与农村社区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发挥好思政理论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讲授、组织师生开展科研考察、社会实践、农村(社区)医学知识宣传等,培养农村(社区)意识和人文情怀。三是将人文精神培育贯穿医学生专业教育的始终,如在课程讲授中穿插医学发展史的内容,用医学人物的思想、精神影响学生,崇尚真知,感受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互相尊重、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树立关心他人、救死扶伤的医者胸怀。

3.3建设人文校园,锤炼甘于奉献、踏实勤奋之精气神

精气神是支撑个体奋斗的基石。免费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不限于传统的课堂教育,积极用好赣州丰富的地域、历史、人文积淀,特别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在临床见习、实习、社会实践中学习、思考,让他们多层面、多角度的参与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塑造医护工作者甘于奉献、踏实勤奋、艰苦朴素、敬业爱岗的人文精神和关爱人民、竭诚服务、彬彬有礼的工作态度。

赣南医学院形成了以弘扬赣医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努力建设人文校园的整体思路。通过回顾总结建校70多年来艰辛的办学发展历程,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训,确立“文明、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大力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文化活动,建设文化校园;注重环境育人,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活动。一是创设校园人文景观,利用好建筑物、文化墙、标示牌、展览馆、展品、警示语甚或花草树木等怡情励志,促进医学生主动发展。二是建设校园文化阵地,发挥好校园广播电台、网站、宣传栏、报刊、图书馆等的辐射作用,引导医学生自觉提升人文素养。三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开设人文讲坛、知识讲座,举办读书节、文艺展演、人文社团活动等活动。

3.4发挥主体意识,夯实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能力

塑造免费医学生人文精神,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即尊重、理解、相信、关爱、鼓舞、服务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免费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需求,使他们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成为自己真正的主宰。

医学实践性很强,实践对于免费医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医学教育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免费医学生深入农村(社区),进行临终关怀、义务宣传、义务诊疗、健康宣教等活动,了解当前农村(社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农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农民(居民)的需要与渴望,亲身感受医疗卫生工作的神圣与艰辛,从而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人文情怀,习得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尊重,懂得珍惜,求善仁爱,勇于实践,敢于担当,树立“医乃仁术”的理念,自觉将其内化为自身品格,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医生,使救人性命、造福人类的医疗卫生职业真正为农民(居民)带来福祉。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10, 2013 08:30: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833.html
评论  3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