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教学 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3,422 views字数 3175阅读10分35秒阅读模式

在生物医学发展的成果给人类生存与健康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生物医学与医学人文之间的失衡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医者漠视生命的事例屡见不鲜,折射出医生医德医风的缺失和低下。如何培养医学人才.成为各医学院校无法避让的尖锐问题。我校解剖教师将专业教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使解剖学成为一门专业与人文相互渗透的课程。

1解剖学的特殊性要求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自有医学以来。一些医学家就通过解剖尸体来了解人体结构,但直至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体解剖学才有了巨大的发展。可以说没有人文主义的兴起,就没有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建立,也就没有随之而来医学的发展。就其本质而言,人体解剖学是离不开人、人文及医学人文学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入门课程,其在医学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学生对迈人医学大门的第一堂解剖课尤为重视,因此在解剖教学中融人医学人文教育就会像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先天免疫一样,将为以后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奠定良好基础。解剖教学应用的捐献遗体是具有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相结合的特殊的学习对象.包含了人格利益、人对自己尊严的尊重、及与亲人更多的情感因素,包含了巨大的精神利益l31。解剖学环境艰苦,学生在人体解剖学特殊的教学环境里,最容易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医学人文的熏陶.并能为以后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做好铺垫

2解剖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被冷落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解剖课程教学中“人文缺乏”的现象还很普遍,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个别学生对教学用捐体缺乏应有的尊重,在实际操作时或退避三舍,或嫌脏怕累,偶有甚者还拿尸体、器官开玩笑。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往往把尸体看作是“物”.没有认识到戛然而止的生命在变成“物”的同时.还有人格和尊严的延续,还有为医学教育“逝而不已”的奉献精神。医学教育中人文元素的缺失.固然有中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导致的养成教育拖后:固然有部分医生仍把病人当成疾病载体的“维技术论”;固然有知识爆炸导致教材内容有增无减,教学压力增加等多种客观因素存在.但部分教师把解剖实习课当成负担的   “教学倦怠情绪”,以及教师人文知识积淀不够,教学中难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教育的“能力缺陷”,也是导致当前解剖教学中人文教育被冷落的重要原因。

3解剖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3.1加强教师人文素养

“师者.德为先也”。教师不仅要精心传授学生以医学知识。更应以高尚的人格、社会责任感、处世哲学等人文素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我们通过组织教师进行科研讲座和学习业务知识:与其他人文学科教师进行交流;邀请两岸三地著名解剖学家来校讲学、交流及讲授公开课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人文底蕴:通过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当作解剖教师的责任,并作为教书育人的内容之一,促进其转变“重科技、轻人文”的教育思想:我们要求教师在平时要日积月累,不断充实自己的医学人文知识.在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增加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后,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2解剖教学中培养医学人文素质的做法

3.2.1举办人文教育活动,突出医德教育解剖

教学所用的捐体具有特殊的属性,对捐体的尊重是生命伦理观的体现,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举办系列人文教育活动。突出医德教育,为培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尊重、爱护患者奠定基础。

每年学生的第一堂解剖课,我们都举办“大爱无疆、无语体师”公开课,开展对医学生的生命伦理观教育,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该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及各报纸媒体均多次进行了报道(另文发表)。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组织学生举办“敬捐活动”,在“敬捐匾”前凭吊为医学教育事业贡献遗体者。举办人文关怀活动每一期学生,我们都与学生办和义工联配合,组织学生经历二三个层次的人文关怀活动:参与已签署遗体捐献的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参与已签署捐体协议的轻症患者的日常照料并交流;慰问已接收遗体家属。学生在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中,切身感受患者“逝而不已、留爱人间”的献身精神,激励学生仁爱感恩之心、立救死扶伤之志”。

3.2.2课堂教学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通过重视解剖学发展史的讲授、采用案例式教学、及聘请著名解剖学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内容.使人文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精神。通过聘请临床医生参与教学并在标本上进行的模拟手术操作和讲解。促使学生充分思考在临床诊疗中医生需要面对的医学伦理及社会医学等问题.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3.2.3开展“磨难教育”,提倡“合作学习”

为了克服学生的娇嫩之气,利用解剖学的特殊性,我们开展了“磨难教育”。要求学生自己搬运尸体,清理尸体及残件,打扫实验室卫生,克服对尸体恐惧和厌恶的心理。面对尸臭及甲醛的刺激性气味,要求像《美国医学会规定》的那样,“勇于面对危险,甚至在牺牲自己生命的危险处境中,也要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而勇敢战斗”的精神。开展“以实验室为手术室”、“以尸体为患者”的观念教育,要求学生对待尸体犹如对待具有鲜活生命的人。在解剖操作之前,师生共同向“捐体”默哀,颂致哀辞。表达对遗体及其家属爱心的感恩。培养学生敬爱生命、不忘捐遗、博学精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

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实验课我们采取分工协作的“小组尸体解剖”形式.小组成员按任务明确分工.团结协作.主动发现和
解决问题,在出现错误操作和损伤后,作为一个集体来查找原因,反思和讨论这一失误将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使学生懂得“庸医杀人不用刀”的道理,懂得“人命关天”的深切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塑造了诚信、合作的健全人格。

3.2.4PBL教学与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PBL讨论课以小组为单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教案以临床真实案例为基础,融入社会、心理、及医患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以“准医生”的角色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将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融入到临床前期的医学教育中。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医术;二是语言。因此学会沟通、善于交流也是我们实施医学人文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近年来我们增加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环节,如学生的课堂总结、重要结构及异常结构的描述和讲解等。在临床解剖学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就某一感兴趣的知识点撰写一篇综述,并做综述答辩,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演讲和交流,训练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4加强人文环境与条件建设

医学院作为培养未来医生的神圣殿堂。良好的人文物化环境可构建重要的人文氛围。建院以来,我们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在标本陈列馆设立“感恩匾”、解剖发展史上著名学者画像、“恩格斯语录”:在实验室走廊设立“知识廊”;解剖实验室按医院手术室的格局和标准装修.使学生踏人解剖室,如同进入手术室等。目前学院的人文物化环境仍在进一步的建设之中。人文物化环境的建设.突出了医学院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和环境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氛围的教育。人文物化环境的建设已成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制度的驱动力是强制的,唯有文化的驱动力是主动、自觉的。”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心理观念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系统性、全程性并有机融人专业课的教育之中人文回归医疗,是医患双方共同依赖的生存环境。近年来我们将人文教育作为解剖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接收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其人文精神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13, 2013 07:30: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854.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