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医学生教育的启示

医学生 医学动态49,181 views字数 3388阅读11分17秒阅读模式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和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儒家思想的精髓以及医学教育对医学生的要求,探讨儒家思想对医学生教育的启示。

1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医德是指医务工作者在从业过程中自身道德修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的综合,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也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之间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医德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医生职业道德应该在学生时代就要从各个方面培养,这样在广大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以良好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1“仁学”对医学生教育的启示

自公元前13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医学就被当作仁术。通过把医学的本质定义为“仁术”,儒家认为医学是爱与人道的表现,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名誉。掌握并精通医学技艺需要非常高的德性,只有这样从医人员才能担负起“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特殊社会使命。以儒家的“仁”的观点来看,医学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为它照顾着人类的生命。“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学”的核心是“爱人”。孔子的“仁”既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道德标准,又是决定社会生活的普遍原则。儒家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体现在医学上即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医德要求医学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同情病人,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医学生是众多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职业从一进校就已经明确定性。他们未来承担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大使命,其工作性质与人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医学生首先要有一颗“爱人”的心,这里的人指的是社会大众。医学生要认清生命的本质,才会重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儒家认为病人本身就是一个不幸的人,医生应当同情他、照顾他。医学院校可以开设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系统地培养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真正做到爱人。当今社会都在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仁心仁术”,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多方面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仁心仁术,如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在与病人的接触沟通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病人的病情很重,医生就要掌握好沟通的度,考虑先告知其家属征求家属的态度再决定是否告知本人。早在汉代名医淳于意的医学著作中就明确表述“病恶,不可言也,独告家人。”这种折中的沟通方式就很好地考虑到了病人的承受能力,对病人的治疗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的“仁爱之心”。

1.2“中庸之道”对医学生教育的启示

儒家思想中的方法论“中庸之道”对医学生的处事方式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孑L子认为,事物的变化转移是由于矛盾的存在,他认为事物都有“两端”。为处理好“两端”,孔子提出了中庸学说。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这种道德应该是最高的了。

何为“中庸”呢?意思就是说办事情要有一个恰当的标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就叫“中”;这个标准是经常性的,这就叫“庸”。超过此标准就是“过”,没达到此标准就是“不及”。处理许多事情都要合乎这个标准,就是“执中”。孔子要求“允执厥中”,就是诚实地把握正确的“中”。在医患矛盾、医闹现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的今天,医生这个角色也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作为医学生,要把握好为人处事的“度”,掌握好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恰当地处理临床工作中的种种关系,不仅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还要争取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孔子的“中庸”方法论,表现出全面而又灵活的特点,作为医学生要领会到其中的精髓,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就能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医闹现象的发生。

1.3孔子的道德规范对医学生教育的启示

孔子要求人们要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不看不合道德规范的事,不听不合道德规范的话,不说不合道德规范的话,不做不合道德规范的事。医学生要以一个合乎医生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就应该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平时的言谈举止中塑造自己的医生形象,为培养自己合格的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基础,用高尚的医德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造福人类。

2对医学生学习教育的启示

儒家思想中包含的一些先进学习思想对如今的医学教育仍然有一定的启示。医生这一特殊的职业要求医学生要同时具备牢固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早在中国的古代,明代著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就说过,读医书的不一定行医,但是行医者必读医书。正所谓“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从古至今,没有天生的医学人才,要想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医生,必须通读古今中外各类医书,积累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才能为掌握精湛的医学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1学医贵在坚持

当广大医学生选择了学医这个专业时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艰辛的求学之路。与其他高等学校的专业相比,学医的道路更显漫长和艰难。很多医学生用后高三时代来描述他们的大学生活显得非常形象。堆积成山的医学书籍、排的满满的课程、一门接一门的考试以及奔波于课堂与临床之间的忙碌都让众多求医学子喘不过气来。但是要想在医学上有所建树,就贵在坚持,正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与众多医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带着当初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好奇心报考医学院校,但是当他们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学医并不轻松,最初的好奇感被疲惫感所取代。学医路上的各种艰辛与困难让很多医学生质疑当初的选择,这部分学生在失去了对学医的热情以后学业成绩也止步不前。“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学习没有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懒惰。可见早期的儒家思想就教导大家如果学习不能坚持到底,任何行业也成就不了大事。“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即使学医路漫漫,只要大家珍惜今时,把握现在,并且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必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2.2学医要博学、多问、勤思考

《礼记·中庸》中讲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很好地诠释了学习需要做到的方方面面。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涵盖古往今来,而且还需要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技术。医学生首先要广读医书积累深厚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技能操作中。其次早在古代的医学知识传授中,先辈就采取口口相传以及实际跟学来延承这门学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光靠老师的教,学生也要多问多思考,这样自己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取得进步,正如《孟涂文集·问说》中提到的“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自古以来的学习过程中,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虚心地不断跟老师请教,多学多问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医术不断提升。

23学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就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为政》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很好地体现了孑L子推崇终身学习的观点。学医本身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在医学上精益求精,作为医学生必须要不断地学习,追求医术的精益求精才能在医学上有所建树。孔子认为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应该停止学习,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需要学习。当今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也要求医生这一治病救人的行业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所以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概念应该从一进校就树立起来,并且由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影响学生。

总之,医者父母心,儒医不仅是一个具有专门医疗技术的人,而且要践行儒家思想的道德准则。广大医学生要以儒家思想的精髓在道德和学业上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完成医生这一行业伟大的人类使命。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23, 2013 09:30: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933.html
评论  4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