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也是我国生理学家的摇篮

医学生 医学动态44,749 views字数 2607阅读8分41秒阅读模式

我国生理学的一代宗师林可胜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是伴随着学校的建立而建立的。建校之初由于招生人数太少,所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都归属一个系。之后随着生理学系的发展,生理系独立建系,并有专任的教师。由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全额资助、并仿照先进的医学院为模式的学校,所以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员的待遇、教学及研究经费等比当时国内任何一所医学院都好。当时该校副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以上教师和系主任都是由外国人士担任。生理系是由一个英国人克鲁克沙克(Cruickshank)负责,然而,他对于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和培养中国教师方面并不热心。直到1925年,生理学系迎来了第一位华人系主任——林可胜,这种状况才得以改观。  协和也是我国生理学家的摇篮

1925年,年仅28岁的林可胜博士受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美国董事会出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的系主任,也是学校建校以来首位华人系主任。在协和生理学系的12年中,林可胜加强科研、重视教学、培养人才,把协和生理学系建设成全国生理学的中心,大大促进了我国生理学的发展。国内老一辈的生理学家中,很多出自他的门下,林可胜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宗师。

林可胜本人因为在生理学所做的开拓性工作,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生理学(实验生理学)的奠基人,1948年被评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可胜发起成立了中国生理学会, 担任首届会长(1926~1928年),主持创办了《中国生理学杂志》及其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Physiology,并担任杂志主编。王志均院士曾撰文表示,“中国生理学会的成立与《中国生理学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我国的生理科学由萌芽时期飞速进入近、现代水平,成为我国生理科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是重大的”。

林可胜组建强大的科研队伍,使我国的生理学研究丝毫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也成为中国生理学研究的中心,而这些老师也构成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学术谱系的第一代科学家。

林可胜自身学术成就显著,尤其是在消化生理学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他发现“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一种来源于肠子的抑制胃分泌的激素,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个激素,这一发现被国际上公认为一项经典性工作。

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在代际相传中发展

作为我国最早、最具权威的生理学教学与科研基地,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在林可胜的领导下,开创了我国近代生理学发展的重要学术谱系。学术谱系包含我国最早的三代生理学家,共有40位。笔者以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的师承关系为主线,绘制了我国三代杰出生理学家的谱系图。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从林可胜担任系主任开始,包括林可胜在内,第一代生理学家主要成员有侯祥川、柳安昌、侯宗濂、张锡均等8人组成。第二代生理学家或者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进修,或者直接师从第一代生理学家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包括卢振东、冯德培、王志均、刘曾复、孟昭威等13位生理学家。第三代生理学家则主要师从于第二代生理学家,例如冯德培的学生胡旭初、王志均的学生韩济生;也有部分为第一代生理学家后期招收的学生,例如柳安昌的学生蔡作雍、张锡均的学生陈孟勤等。

这些早期的生理学家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将协和生理学系的精神内涵代代相传, 从而使得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学术谱系呈现出显著的特征。

首先,师从名家,紧跟前沿,发展迅速。在协和生理学系的学术谱系中,第一、第二代生理学家往往都具有良好的生理学教育背景和科研经历。第一代生理学家(包括林可胜)都具有博士学位,并且都具有良好的留学经历和国外科研经历。第二代生理学家冯德培院士,在老师林可胜的推荐和帮助下,得以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并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A.V. Hill教授实验室学习。1934年回国后,冯德培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王志均院士早年跟随林可胜、张锡均做消化生理学研究,之后被林可胜推荐到消化生理学家艾维(A.C. Ivy)教授处攻读博士。而艾维(A.C. Ivy)早年与林可胜均师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卡尔森(A.J. Carlson)教授,两人合作进行胃液分泌调节机制的研究。协和第一代和第二代生理学家们这些宝贵的留学经历和国外科研经历,使得他们能够站在学科的最前沿,接触到世界生理学研究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成果,并在学成归国后,以所学促进我国生理学研究的进步和创新。

其次,注重创新与学术交流,贯穿学术谱系的始终。这种开拓创新精神从学术谱系的开创者林可胜教授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据王志均院士在《林可胜:中国近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一文中所记载:“林可胜是一位典型的创业者,具有极强的开拓能力,他在任何舞台上都能演出威武雄壮的剧目来。”学术谱系的其他生理学家在我国近代生理学的发展中也十分具有开创性。例如柳安昌曾参与一手创建贵阳医学院;张锡均不仅证明了乙酰胆碱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化学递质,还证明了乙酰胆碱的生成代谢的正常对维持正常神经系统功能意义重大。冯德培是我国神经肌肉生理学的开创者,其在肌肉和神经的能力学,神经肌肉接头生理学、神经与肌肉间营养性相互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他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所报告的肌肉拉长静息产热代谢变化现象,被诺贝尔奖金获得者A.V. Hill称为“冯氏效应”;而张立藩作为我国航空航天医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为建立和发展我国航空航天医学及学科体系的完善、专业队伍的培养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次,在教学和科研中身体力行,注重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学术传统。据张锡均教授回忆,“协和生理学系开创者林可胜教授为了研究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先把缓激肽注入自己动脉血中产生剧烈疼痛,然后再用阿斯匹林来镇痛,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人动容”。林可胜还非常重视实验课,为教学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计划。为主编《中国生理学杂志》,他废寝忘食,认真审查每一篇论文,常常亲手反复修改多次,直到感到完全满意时才同意发表,为学生们树立了认真的写作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

总之,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的学术谱系涵盖了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我国生理学发展的概况,它不仅见证了我国近代生理学发展的历程,反映了近代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构建了我国近代生理学发展的科学共同体。正是这种科学共同体的存在,使得老一辈生理学家的学术精神得以传承。(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2月 7, 2014 21:53: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3291.html
  • 协和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生理学
  • 林可胜
评论  4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