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新选择,你还会学医吗

医学生 医学动态44,508 views字数 2701阅读9分0秒阅读模式

眼下正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为就业而忙碌的时节,然而在接二连三的伤医事件之后,“医生职业认同感低”、“医学生转行率走高”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去年年底,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载的《中国医学生前景堪忧》一文指出:“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对现在和未来的医生都有着恶劣的影响。中国的医学院校已经发出警告,报考并选择医学院的学生数量正在减少,临近毕业的医学生也会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对继续从医产生了动摇。”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当前的医疗环境确实不尽如人意,但这不会影响我的选择”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徐国超是2013级公共卫生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尽管他学医属于“误打误撞”——当年他想报的专业没有录取他,他被调剂到了医学专业。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他逐渐喜欢上了医学。在直视当下的医患关系后,面对“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选择学医”这个问题,他诚恳地说:“我会主动选择学医,因为我的理想就是有一天,中国的老百姓可以把看病当成一种福利而不是负担。”

记者采访发现,多数医学生虽然感觉到了压力,但还是坚持他们的“医学梦”。来自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届广东高校医学类毕业生有七成以上选择到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工作。这一统计并未将在医药类公司工作的毕业生包括在内。从事教育研究的麦可思机构新近发布的对国内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2012届临床医学、护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超过八成从事医护类职业;2009届学医且从医的本科毕业生中,工作3年后有87%仍在医院从事医护类职业。

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七年制学生秦琪说:“当前的医疗环境确实不尽如人意,但这不会影响我的选择。当然会有一些医学生在伤医事件面前感到胆怯和灰心,但只是个别情况。”最近,秦琪正在哈医大一院实习,这个过程更坚定了他的选择:“每次看到患者经过医生的悉心治疗后康复出院,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我就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秦琪认为,医学职业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目前的情形只是暂时性的低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家肯定会给医生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那些有志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觉得有希望、有安全感。”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周萍是在开始学医生涯一年多后,才发现医患关系已发展到了兵戎相见地步的。当时看到一些报道,她的第一感觉是“离自己还很远”,后来才想到“要是自己以后也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在她彷徨时,她在课堂上接触到了一些医生前辈的感人事迹。“他们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告诉我做医生不一定都会面对恶劣的医患关系,主要还是看你怎么做。”

医学职业需要更多的兴趣与信仰来支撑

回忆起高考那年,颜艺超的心里五味杂陈。当时,他的亲人接二连三得了病,有的经过治疗恢复了健康,有的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正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他产生了当医生解除患者病痛的念头。如今已是北医2012级临床博士的颜艺超,在时光流转中体会到了这个专业光鲜背后的另一面:“当下的环境、患者的期望迫使我们不断地学习。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又是3年、5年的培训。终于过关斩将到了临床,却有可能倒在患者的刀下。如果重新选择,或许我不会再选择学医。”

迫于现实的种种压力,确实也有一些医学生明确表示要放弃专业。北医教育处教师于晨也是毕业于医学专业。在他看来,更多的人不一定是因为医疗环境而放弃从医,而是出于性格与兴趣。“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我不会学医,兴趣还是最重要的原因吧!当初选择学医,主要是基于家长意愿。”于晨介绍说,北医此前做过一项有关学医的调研,结果显示八年制医学生多数是学生自己出于兴趣的选择,一般都会提到家里有医务工作者的影响;随大流的也有一部分;应家长要求的也占到一定比例。“现在,我们在招生策略上更倾向于招收有学医意愿的学生。毕竟八年一贯制的教育,需要更多的兴趣与信仰来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博士一年级学生杨文静就是这样。她父母都是大夫,他们希望女儿能继承他们的理想。“待我读完本科,才发现自己不是特别适合学医。我性格开朗,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很难沉下心来做研究,也不是那种能让患者特别放心的类型。”为此,杨文静放弃了早早进入临床的机会,选择继续深造。对于将来,她的打算是做一些临床的辅助性工作,为坚守临床的大夫提供支持。“即便我觉得自己不适合,我也不愿意远离医学。其实,医患现状很难说会真正影响我们做不做医生,我身边的同学决意要转行的也很少。尽管做医生很辛苦,舆论导向也有偏差,但大家在学习与实习中还是尝到了这一行的甘甜,不会那么轻易放弃。”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五学生张泽楠说:“课业的繁重、氛围的恶劣等都是从医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荆棘与磕绊,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应该欣慰的是,这些问题的提出反而会推动现有医疗卫生行业管理的发展,终会有拨开云雾的一天。”

“从医为什么、从医做什么、从医留什么”引发大学生思考

面对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和恶劣的医疗环境,医学生渴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张泽楠认为应该“三方联动”——学校方面要夯实基础,注重实践,除业务学习外,还要注重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医院方面则要简化就医流程,留住医学人才;社会方面需正确引导舆论,改善医患关系。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袁莹则提出,医学院校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主动予以疏导,让他们正确认识医学这一职业,并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才能保证专业前景”的职业认知。北医2010级临床本科学生张馨雨则坚信:“我相信聚沙成塔。若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周围环境,对医疗的大气候定会有好处。”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表示:“医学生在目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环境下,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充满正能量和理性地思考职业抉择,让我对他们更有信心了。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努力促进社会善待医护人员、善待医学生,因为他们是医学事业的未来与希望。”

近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直在进行各种形式“第二课堂”的教育,“爱、责任、成长”系列讲座就是其中之一。“‘第二课堂’的理念,一是让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社会;二是借助职业榜样的力量,通过优秀医务工作者的现身说法,给学生以远远超出书本知识的引领。”柯杨说。

记者了解到,河北医科大学近期举行的“爱心、良心、廉心”主题教育活动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邀请相关专家讲述职业感悟之后,学校还开展了“三心”教育大讨论活动,宣传正面典型,让身边的榜样感染和影响大学生。如今,“从医为什么、从医做什么、从医留什么”已成为该校大学生认真讨论的问题。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2月 14, 2014 10:00: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3451.html
评论  4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