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病学科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5,604 views字数 2417阅读8分3秒阅读模式

2004年10月1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发布文件(卫办医发〔2004〕166号),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但是,经过近十年的时间,目前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标准仍没有统一,感染科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概念清楚,感染病学科才能顺利发展

“感染病”不仅仅是“传染病”。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感染性疾病是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infectious diseases”在我国被翻译成“传染病”,但是“感染病”和“传染病”并不是一个概念,不应该混淆。凡是由致病微生物(包括寄生虫、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引起的疾病都是“感染病”, 既包括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也包括非传染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而“传染性”只是致病微生物的一个特征,传染病(或者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37种疾病)仅仅是“感染病”中的一部分。

以史为鉴,发展感染病学科

中国感染病学科是在老一辈医学家钟惠澜教授、吴朝仁教授、曹钟樑教授等人的领导下创建的,其前身是中华内科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组。

建国之初,我国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流行面广,设置相对比较窄的“传染病”科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计划免疫接种的普及,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很多传染病逐渐被控制,如:1979年全球消灭了天花,近40年我国基本消灭了人间鼠疫、脊髓灰质炎、白喉、猩红热等传染病。

在我国感染性疾病谱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式下,20世纪80年代,上海华山医院戴自英教授提出,“infectious diseases”应该翻译为“感染病”,而不是“传染病”。上世纪90年代,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宇明教授等正式提出,将“传染病学”更名为“感染病学”,在全国同行中产生了巨大反响。

1999年,在天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会议上,专家们一致通过了学科更名的决议。目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教授的领导和倡议下,我国已经有许多医院将原来的“传染科”更名为“感染性疾病科”。

近20年来,国内面临的感染病状况日趋复杂(见表),在新发感染性疾病不断增加的状况下,部分“老”感染病有“回潮”趋势;由于临床滥用抗生素,造成了细菌耐药现象严重;此外,还有机会性感染增加,以及院内感染增加等。

为适应新形势和医学发展的需要,全国性学术组织“传染病和寄生虫学会”也已经于2004年6月正式更名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全国第七届和第八届感染病会议不仅实现了会议名称的更改(原名为“全国传染病会议”),更重要的是会议交流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发热待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细菌耐药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在会上得到充分交流,促进了感染性疾病临床工作者知识的更新。

借鉴经验,发展感染病学科

国外感染病学科的成长都体现了临床和微生物检验的密切配合。其共同点是:不但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还开展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参与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并积极开展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如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感染病学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微生物和感染病研究所(DMID);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感染和微生物科(CIDM)等。

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感染病学会之一,该学会由欧洲感染病专家、微生物学专家组成,每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大会(ECCMID)。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近百位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外科、临床微生物学等不同科室的医生参会,与来自包括美国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专家们一起探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长期以来,该学会积极倡导感染病学和临床微生物学紧密合作,对于全球感染病学科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发展学科,必须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病原学诊断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感染性疾病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病原学诊断是我国感染病学临床的弱项。这主要是由于临床和微生物检验脱节造成的——微生物检验少有感染病学专家,不了解临床的需求;感染科医师只满足于临床判断,忽视对病原学诊断的追求。

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感染性疾病科的发展离不开病原微生物的检定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二者的结合是“优势互补”。没有微生物检验,临床(感染性疾病科)仅仅是“经验主义”,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常常是无根据的;而没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也就缺少了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深入了解和深刻体察,难以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诊疗。只有不断在临床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微生物检验找到病因和规律,再指导临床治疗,才能使感染病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把握自身,感染病学科的任务和机遇

近年来,卫生管理部门抗感染管理政策相继出台。抗生素分级管理需要感染专科医师参与,这对感染科医师的病原学诊断能力、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抗生素合理使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感染专科医师亟待提高自身能力。

感染科的主要工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服务”——面向全院服务,为感染和疑似感染的患者服务;为医院所有遇到感染难题的科室(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外科、内科等临床科室)提供服务。

感染科医师与微生物实验室密切配合,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微生物,争取做到有指征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抗生素的滥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患者和医院两方面都获益。

结语

总之,中国感染病学科的发展既面临困难和挑战,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在未来的医疗体系构建中,应以综合医院为基础,下大力气吸引和培养感染性疾病专科人才。“有为才能有位”,感染科医师和感染病学科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保持传染病诊疗特色的基础上,提高病原菌感染诊疗能力和抗生素应用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 曹彬)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6月 23, 2013 17:08: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814.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