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4,794 views字数 5256阅读17分31秒阅读模式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当今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上。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

1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教育教学应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促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尽快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高等医学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医疗人才,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医学院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医学生而言,要学会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返回课本中查漏补缺,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发挥,更好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思考创新,从而更好地内化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利于从实践中学会分辨真、善、美,培养审美情操,形成正确、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不断锻炼意志,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提高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真正可以让人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社会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是宁夏唯一的综合性医科大学,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向宁夏各市、县,同时辐射周边省市。因此探索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目前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评价体系不健全

许多高校意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存在缺乏创新和实践活动的激励和支持,以及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不完善。一些教师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实践条件限制、经费不足等原因,不愿在实践创新培养环节上下工夫,或是对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产生的额外工作产生畏难心理,也没有相关的政策给予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同时将学习成绩看作学生毕业、评优选先的首要条件或是在学生综合测评中对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没有相关要求,从而缺乏健全的量化考评的激励机制。

2.2 学生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性不强

随着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愈加的关注,在2011年我们对我校毕业的2007—2010届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其中93.2%的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由于医学生自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主动性不强。如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缺乏实践创新的意识和重理论轻实践等不正确认识。也有不少学生有想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愿望,却没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使实践创新教育应有的地位大打折扣,导致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效果一般。

2.3教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在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最为直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能力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后与学生交流甚少,并且部分教师还存在自身的创新教育理念不足。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创新想法无法实现或在实践过程中常常感到茫然无措,不知如何着手,以致参加了实践活动也收获不大。

2.4 对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氛围不够

部分高校对实践、创新等的概念存在认识不全面、不系统,导致认识和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不知如何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影响着对医学高校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学校的创新教育政策缺乏系统性,创新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游离于素质教育之外单独考虑,忽略了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考虑。学生实践和创新保障体系中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不明晰,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条件。

3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及实践

3.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本科生导师制载体

为了探索具有实效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更好地落实宁夏医科大学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2009年起在检验学院率先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本科生导师制,成立了由学院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及教学办、院办和学生工作办科长为成员的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本科生导师制考核办法》等一套完善的导师制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导师选聘条件、职责要求、工作方式和奖惩方式等。目前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从48名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和附属医院的兼职教师)中遴选了高学历、高职称的23名教师从事导师制工作,其中硕博学历占73%,全部中级职称以上。在遴选导师过程中,严格按照遴选办法将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热爱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3年以上教学经历、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专业学习指导能力的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的老师遴选人导师队伍。严格按照每3—5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保证了导师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导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导师每月至少面对面深入指导学生不得少于两次,内容可包括学业、科研指导,思想、就业引导,生活、规划辅导等在内的全面指导,指导的具体内容要记入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记录本,学院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在对导师工作的考核上,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导师工作三级评价体系,分为学生评价、导师自评及教研室评价、学院考评,从而对导师工作有效的督察和指导。在激励机制方面主要表现在将导师的劳动计入年终考核,有奖有惩,在晋升职称、评先选优工作中,作为学院评选或推荐的重要指标。学院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或学生座谈会,了解导师制开展情况,并开展问卷调查等调研,确保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并进一步完善。学院为每位导师颁发了聘书,并在每年根据年终导师制工作考核情况评出10%一20%(目前已评12人)的优秀导师。

3.2 借助载体拓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我们借助本科生导师制这一载体与“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科技创新实验”、“创新性实验”、“课外学术作品比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确保了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顺利开展,落到实处。

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中,借助导师制,对于有意向的学生,导师借助个人在临床工作的机会,或临床工作的同事、朋友,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结合兴趣,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假期时间到临床科室见习、实习,避免了过去学生有愿望,但找不到医院或老师支持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提前对所学专业有了感性认识,通过书本的学习与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及时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早期接触科研”活动中,在学院开展整体的动员教育后,借助导师制,导师将有意向的学生纳人到自己的科研团队中,使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科研工作,避免了学生有参与科研的愿望、却找不到老师指导或不知如何着手的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学生从科研方法、实践操作、统计分析等一步步近距离的学习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也培养了科研创新意识,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不足。

开展“科技创新实验”、“创新性实验”活动,在早期的接触科研后,对于高年级学生,在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上就需要有一个提升,导师指导学生自己思考,撰写项目申报标书、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答辩、主持项目的开展实施等。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导师提供咨询、指导工作,如: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方法不正确、技术路线不合理、研究成果不现实等问题,从而避免了学生自主申报科研项目时的盲目,提高了学生标书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创新实践能力,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有了导师的全程指导,也确保了学生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开展“我爱我专业”系列活动,借助导师的便利条件,首先学院组织导师和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各三甲医院检验科、自治区血液中心参观学习,了解专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临床要求,并对检验专业的岗位、职能、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了解,从而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其次开展医学生专业知识竞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让导师了解所指导学生需要加强指导的内容;第三,开展“名师讲座”、“百生讲台”活动,增加师生互动,将所学融会贯通,组织开展简历设计大赛、每周时政大家谈等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逻辑能力,自我推荐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展“奉献社”、“头脑风暴”社团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学生社团活动,社团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实施,由学工人员和导师担任指导,如在“奉献社”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周末休息、寒暑假期等时间,开展实践服务活动,活动中学生结合医学生特点,结合服务基地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创新实践服务的方式方法,开展活动;在“头脑风暴”社团不仅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心得交流会,同时鼓励医学生结合特长爱好开展活动,如:主题服饰设计、双截棍与街舞结合的表演新方式、医学生的生活手绘漫画设计等,通过学生头脑中一瞬间的想法,在“头脑风暴”社团中,师生共同讨论,使突发奇想变为实际成果。

3.3 开展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以前在科研上,学生参与的不多,立项的很少,获奖的没有。实施导师制后,学工人员与导师共同努力,拓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提升了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院本科生近三年申报创新性实验50项,已立项31,其5项为自治区(省)级创新性实验目,占我校推荐到自治区级该目中的50%;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11项,立项6项,占全校学生立项的20%;学生自主立项的科研项目中参与学生占总人数的63.04%;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的人数总人数86%;学生中已发表论15,其中核心2篇。学院推荐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比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1项(我校在“挑战杯”赛事上的最高奖项),自治区一等奖1项,自治区三等奖2项;创业计划比赛获得了全国铜奖1项,自治区特等奖1项,自治区一等奖2项,自治区三等奖2项。

以前,学生大多仅能参加学校教学任务安排的见习、实习,才有机会接触临床。但导师制实施后,在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实践,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过去的学死书到现在的活学书,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风,而且学生个体的发展,推动了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学院每个年级均获得了学校“优秀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奖学金获得平均达73%,高于学校平均奖学金获得率33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得到了更多专业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导师、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指导医学生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开展免费测血型、尿八项测定、“0—6”岁儿童寄生虫感染普查等活动,学生参与率均达到100%。活动受到了电视台及报纸的报道,采血车上周末实践服务班班传递,已坚持近四年。学生中5人获得自治区级、3人获得市级“优秀志愿者”称号。仅“奉献社”2011年累计服务28次,服务受益群众6000余人次。学院志愿者服务队获得国家重点团队,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团队”,宁夏无偿献血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及诸多校级奖励。学生在“头脑风暴”中设计的活动,也得到了“创新性实验”的立项,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对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增加,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7%、97.2%和100%,高于过去20多个百分点。

在探索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勤于思考,不断探索,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借助本科生导师制这一载体,我们不仅加强了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将教师指导学生的要求制度化,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教师以身示范,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增强了学生思想教育队伍的力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使得思想教育有可以依托的专业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教育等为基础,从而丰富了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2010年3月我校学生工作部正式向各学院推广检验学院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上的工作经验,全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机制,培养符合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3, 2013 07:30: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1778.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