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普大V 年轻医生更具优势

医学生 医学动态34,223 views字数 1427阅读4分45秒阅读模式

做医学科普,对年轻医生来说不是一条能立竿见影得到回报的路。医院对医生的主流评价标准,发表了多少SCI论著、影响因子多少,而与这位医生发表了多少科普作品、是否受读者欢迎并无多大关系。可以说,写科普文章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临床工作忙了一天,回到家还得被编辑催稿,着急得团团转。不过仍有一些有志者积极投入到科普写作中,做得有声有色,现在已是微博粉丝过万,具有一定话语权的“网络大V”、“明星医生”了。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要在健康谣言满天飞的时刻发声

上世纪末开始,现代医学对于“循证医学”的理念开始逐渐重视,即在医疗决策中将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医师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我在就读医学院期间,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就已经开始非常重视国际医学期刊有关最新临床研究结果的更新了。我们所关注的新闻常是强化降脂是否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否需早期应用肝素抗凝之类的专业研究的结果。因此,当某媒体主编第一次找到我约一篇“经期洗头容易患癌”的辟谣文章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种问题还用说”?但还是耐着性子花了1个小时写完了第一篇正式的科普文章。经过与编辑协商,作了四五个回合的修改和文字调整之后发表,没想到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大量点击和转发。随后的约稿接踵而至,我才发现,对于这类医学或者说科学常识,公众由于不是专业人士,对其的了解往往十分有限。作为一位医学从业者,只需发挥自己的点滴力量。

引以为傲的漫画却忽略了百姓需求

去年10月,我出版了《一分钟医学速记——协和医学博士的漫画笔记》一书,书里记录了我学医期间用漫画的形式记忆医学知识的小窍门。这本书出版后受到了医学生的欢迎,也成为当月医学类图书销售榜上的一个小热点,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感到很有成就感。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他们给我提的一个建议让我十分认同:“你的书在医学生中是很受欢迎,但一般没有医学基础的老百姓很难看懂,所以只有两万本的印刷数量。如果你的读者目标对准的是广大普通老百姓,用漫画帮助他们记住一些医学常识或者实用的健康知识,那一定会有更大的读者群和影响力。”我也觉得,漫画之所以受到医学生欢迎,在于医学知识本身繁琐而难记,转变成漫画就离刚入门的学生距离更近了一些。如果再降低一些内容上的门槛,让它们更贴近百姓,不是就对大众更有用了吗?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静下心来在这方面再做一些努力。

用接地气的语言传播象牙塔的知识

科学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必然会远离大众,但在成就自身的同时必然又会回归大众,科技是以人为本的,其发展最终还会回归生活。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喝下含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基,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了这种细菌能导致胃部疾病时,谁又会想到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当今会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靶点?当上世纪初物理学家发现“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现象时,谁又会想到激光治疗现在已经成为色素性皮肤病治疗的“金标准”?近几年,国际医学健康领域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患者提供真正的治疗手段。

科普的目的也是一样,通过科普工作者的努力,把“象牙塔”中的高新科学技术带到老百姓中间。而年轻人的优势在于,我们涉猎范围更广,更贴近一线工作,熟悉微博、微信这些新兴媒体,更了解老百姓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借助类似“同伴教育”一样的身份,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科普,相比资深专家来说,会有另一种优势。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月 23, 2014 08:30: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2642.html
评论  3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