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4,081 views字数 3276阅读10分55秒阅读模式

  医疗工作者服务对象是人,其服务质量水平不断受到更高的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技术知识,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情绪智力,以便能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并积极维护和保障自我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其在大学阶段不仅要完成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人文素养的训练,加强情绪智力的培养。本研究期望通过分析医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现状,进一步探讨医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策略,从而促进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情绪智力及作用 

  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类的一种复杂心理感受,是个性的核心内容,也是控制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成分。研究发现,情绪素质如何,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其生活幸福感及事业成就水平。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具体来说,它包括四个方面:(1)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动机欲望等,以此作为有效行为的依据;(2)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能够识别自己的积极、消极情绪,并及时有效地管理、协调消极情绪,遇到问题时能采用理性的适应性情绪行为;(3)自我激励的能力;(4)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当下的情绪状态,给予合理有效的反馈。 

  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都将智商的高低作为衡量合格人才的标准,而现代研究表明,影响个体成就高低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学生的移情能力;提升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医学生是未来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要力量,其情绪智力对于医务工作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只有具备良好的情绪智力,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二、医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的现状 

  笔者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对南方某医学院校450名学生进行情绪智力水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情绪智力与非医学类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情绪智力水平低于非医学生。 

  具体来说,医学生情绪智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认知自我、评估自我 

  包括医学生在内的大学生都需要应对一个很艰难的问题,即我是谁。医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整合时期,关于自我的矛盾、冲突很多。很多学生因为心理行为不太成熟,自我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往往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地自我评估,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偏差。比如,缺乏对医生、护士职业的认同;缺乏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评价;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识等。 

  2、情绪管理能力薄弱,容易出现情绪困扰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重,五年内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非常认真严肃,所以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比非医学生要更大。除此之外,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一样,也要面对很多生长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到的问题,如情感问题、交往问题、择业问题等等。在面对压力时,很多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应对问题的情绪行为,容易遭遇不良情绪困扰;因为控制力较差,容易出现冲动性消极行为。 

  3、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较弱 

  比起察觉自己的情绪,要很好地了解他人情绪更困难。较大比例的医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或者与他人沟通交流时习惯从自己立场出发,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不太能站在对方角度来理解他人的情绪行为,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在与人合作过程中、在适应某一新环境时容易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医学生还表现出缺乏积极的自我激励能力、不能很好地运用积极情绪来处理问题等等。 

  笔者通过对医学生情绪智力及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医学生情绪智力对其人际关系质量有预测作用。情绪智力水平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情绪智力分数越高,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低,人际关系质量就越好,其在异性朋友交往、待人接物、交际、交谈等方面的表现会更优秀。 

  由此可见,提高医学生的情绪智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急需完善的一项内容。 

  三、医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策略 

  情绪智力不是先天的,更多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培养。因此,学校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医学生情绪智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1、把情绪智力引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重知轻情”,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忽略了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社交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传统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读书,可能会创造,但很多学生却缺乏成功的一项重要品质,即情绪智力。很多学生不太擅于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以做出有效行为,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等,这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到工作效率、事业发展等。当今社会是一个讲求团队协作的时代,与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积极应对问题能力非常重要,“情商”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新型标准。这一严峻的现实使得高校不得不重新调整教育思路,进行课程改革,把情绪智力引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重要作用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学生情感丰富且不稳定,思考问题不够成熟,遭遇现实问题未能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力量。因为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调适及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上。

  心理咨询中心要建立专业化队伍,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另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宣泄的情绪,学会调控情绪,学会建立良性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平衡,完成由“准社会”到“真社会”的平稳过渡。 

  3、开设第一、第二课堂,为医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及情绪智力水平。在课堂上,可以将情绪智力内容与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也可以开设单独的情绪智力培养课程,通过系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能力培养;另外,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生活,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团体活动和兴趣小组等进行宣传教育及实践锻炼。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医学生不仅补充了人文知识,同时还能学会交往技能、增强自我表现的勇气,提升整体的情绪智力水平。 

  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多渠道、多方式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感同身受,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尊重情绪,在适当的场合表达适当的态度行为。 

  5、加强医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健康的人”,必须要知、情、意三方面协调发展。意志力是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行控制的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部分,坚强的意志力能有效地平衡、协调情绪情感,化解情绪的冲动性,使人冷静地处理问题,所以要提高情绪智力,必须要加强意志力的训练。然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成长条件的优越,家长的过度呵护等原因,意志力比较薄弱,行为坚韧性上表现较差,耐挫力弱,承受力差,缺乏顽强坚韧的意志力。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学风、班风建设或开展教育活动形式,对医学生开展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其意志的果断性,帮助其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6、指导学生有效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面对外界环境刺激会产生出种种情绪,但实际上,情绪产生的根源不是客观刺激,而是主观认知。个体的认知活动会决定自己的情绪是积极还是消极,会影响自己在情绪状态下作出理智或冲动行为。所以,学校教育要重视指导学生正确认知情绪。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或者活动宣传等方式指导学生认清情绪的本质,学会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而合理调控情绪,让自己用积极的情绪来处理问题。另外,也要指导学生用合理、适当的语言、行动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11月 29, 2014 08:30: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4450.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