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心湜:把人文重新找回来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3,512 views字数 2219阅读7分23秒阅读模式

对话张心湜:把人文重新找回来

对话背景:近年来,泌尿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台湾阳明大学教授张心湜往返于海峡两岸,积极推进医学科技交流与合作,并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立“张心湜院士诊室”。日前,张心湜前往西安交大医学院与广大师生互动交流,并就医学人文教育问题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李恩昌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张心湜说:“我们的医学教育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是看病差距大,而是在对待病人上差距大。”

不是看病差距大,而是在对待病人上差距大

李恩昌:如何做一个快乐而成功的医生,这是所有医务人员都感兴趣的话题。然而,现在很多医生表示自己并不快乐,因为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病人,还有些病人比较难缠。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心湜:我在内地很多地方看过门诊,发现有些医生不是在看病,而是在教训病人。也许他的出发点是善良的。当然,我也很理解,因为病人实在太多了。“病人”在英文中叫“patient”。“patient”的原意就是忍耐。所以,做医生要有耐心,病人也要沉住气,在外面按次序排队。为什么病人不按次序排队?原因就是医院没把病人安排好,让病人很着急,他们担心会不会有人插队。这个情况我们以前也经历过,后来为什么病人不插队了呢?比如某病人挂了5号,他来时都已经到10号了。但他一来就要看病,这其实就是插队。所以,我们出来一个告示,如果病人迟到,需要再等5个号。这样,病人就不会吵。这就是我们的经验!这个过程需要学习,让病人学习,让我们医院的工作人员也学习,让病人建立起对医院、对医生的信心。

我们的医学教育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是看病差距大,而是在对待病人上差距大。现代医学教育很重视对病人好的理念。最早,医学技术并不发达,人文就很重要。后来慢慢地,医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反而把人文抛弃了。这样不好。所以,怎么样把人文重新找回来是很重要的。

李恩昌:“把人文重新找回来”这个问题,内地很多医学院校已经重视起来,开设了不少人文类的课程。在台湾地区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类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是多少?

张心湜:我们的医学教育中有7个项目:基本的生物医学科学、行为及社会科学、人文修养、一般临床技巧、临床决断技巧、沟通能力、医学伦理。人文修养、社会学、沟通学等似乎跟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没什么关系,但对医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且,这些课程绝不是上课就能奏效的,要让医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比如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我们就把医学生派到那儿去帮助别人;我们还把医学生送到尼泊尔,学习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怎样相处。

我们医学生的沟通课不多,通常都是出个题目,大家一起讨论,设身处地想想该怎么跟患者说病情。这种授课方式,以前台湾地区也没有。后来我去美国,发现美国就是这样上课的。他们的人文教育不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讲课就是“耳边风”,老师讲完了也就过去了。此外,我们一二年级的医学生完全没有医学课程,全部都是人文课程。我们甚至让他们到病房去陪病人,学做病人,体会病人的感觉。病人要去做X线检查,护士把他推到检查室门口,换完鞋就让他等着。没人照护,病人心里很慌乱。这个时候,医学生过去跟他们聊天,体会病人的无助,才能真正明白病人看病的苦楚在哪里。

我们的医生都需要训练这种道歉的能力

李恩昌:医生人文方面的知识多了,他与病人就有话题可谈,就能与病人聊到一起。但也有一些医生觉得,给病人看好病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无关紧要。您怎么看?

张心湜:医学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讲艺术性的。这个艺术性,有的医生天生就很强,有的则很弱,需要训练。比如医生爱生气,医生最大的失德就是骂人。讲实在话,我们不能要求医生统统都不生气,因为人都是有脾气的,确实也有极少数病人很不好,让医生很生气。关键是发完脾气以后该怎么办?要学会说:“对不起,我刚才讲的话不得当,我给你道歉。”我们的医生都需要训练这种道歉的能力。其实道歉的效果相当好。为什么?最后病人会说:“这位医生有反省能力。”他反而觉得你是个好医生。

李恩昌:大陆学术界一直在讨论为什么难出诺贝尔奖获得者。钱学森曾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医学院校的教师们。

张心湜: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中,都是升学第一,都是为了考进好的学校,这就把人的智慧给限制住了。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书上讲的是不是有问题。这个叫“反权威”的能力。特别是在医学界,没有权威。有人说我是权威,我说对不起,我不是。

以前我在台湾地区接受教育,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都不敢反驳。再去美国进修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年轻的女住院医师很不一样。她问主任:“你讲的跟我看的论文很不一样。”主任问怎么不一样,她就把论文拿出来给主任看。主任一看,立刻拿笔把那篇论文的内容抄下来。没人觉得这位主任很丢脸!老师也不可能全都懂,学生提问就是让他进步。

李恩昌:我想问您,是什么信念、精神支持着您一直在加强两岸的交流?

张心湜:因为我是搞医学教育的,就希望多接触一些医学生。接触不同地方的医学生,也是一种乐趣。

在这么多年往返于两岸各地,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陆一般的非医学学生对医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不像在美国,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一些医学知识。有时你跟一个不熟悉的人交谈,会误以为他就是医生。后来才发现,他根本不是学医的,只是医学知识很丰富。现在台湾地区的大学也在通识课中设置了医学课程。他们都不是学医的,但我去给他们上课,给他们灌输一般的医学知识。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6月 29, 2013 09:24: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924.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