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上海中医界“医之医”

医学生 医学动态评论5,541 views字数 1440阅读4分48秒阅读模式

程门雪(1902年~1972年)中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近代沪上名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首任校长程门雪,1902年出生于江西婺源。诗书传家、传统文化浓厚的家庭氛围中,程门雪幼年即受教于四书五经、诗词赋曲,国学功底扎实。

15岁时,程门雪拜师上海名医汪莲石,初入医门就以其聪颖秉性得到老师的青睐。当时,汪莲石年届古稀,诊务繁忙,难以悉心授业,遂将程门雪介绍给名医丁甘仁。丁甘仁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和广益中医院。程门雪入学就读,成为该校首届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被该校聘为教员,后来出任教务长并兼任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

临床上,程门雪博采众家之长,融合古今方药,处方简洁,用药精当。他深得伤寒和温病理论精髓,对热病治疗常依据其标本缓急,稳健进退,自出机杼。随着名声越来越响,他常接治久治不效的疑难杂症。针对患者虚实寒热错杂、病情复杂的情况,他制订出一套“复方多法”的治疗方案,糅合若干成方,撮其主药,加减变动,攻补兼施,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程门雪治学严谨,即使对经典著作,也必须验之临床,绝不盲从而死于句下。对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程门雪认为虽是论述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与临床不符合的内容。他边读经典边诠释按评,或赋成歌诀背诵,或编成讲义授徒,其说理精辟,切合实际,质量很高。这一时期,他写出了200余万字的《金匮篇解》、《伤寒论歌诀》、《未刻本叶氏医案校注》、《女科歌诀》等代表性著述。

1956年,新中国首批中医高校之一——上海中医学院创建,程门雪被任命为首任院长。如何办好中医院校?如何培养高级中医人才?建院之初,由于没有现成的办校模式可供借鉴,曾兴起过一股在短期内实现中西医合流的思潮。针对这种医学“大跃进”,程门雪头脑冷静、不避艰险,直斥这是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冒进思想。“中医的发展首先要老老实实地做好继承工作。只有在全面、系统、实践、分析的基础上继承,才具备发扬的条件。”他指出,中医现代化研究除应有中医特色思路外,更应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方法。这些理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年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校50周年纪念时,国医大师裘沛然专门撰文缅怀程门雪。在裘沛然的印象中,老校长除了办校方针明确,在具体教学上也丝毫不马虎:他多次举办上海名医名家学术流派报告会,使大家消除门户之见,取长补短,既繁荣了学术研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他不习惯坐办公室,更不热衷于交际,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学习情况,听取学生意见;他每周必多次深入各教研室,与老师讨论教学问题,指导老师提高学术水平。

最让同道感念的,是他的“得失观”。据了解,程门雪一生特别重视对失误教训的积累,并备有《失手录》,即把自己或别人在临床上的失误和因失误酿成的严重后果记录在案,用以警戒自己或他人。他每遇未能治好的病人总是不断分析失败之处和原因,每遇一失也都好几天郁郁寡欢甚至唉声叹气。一位名医能不文过饰非,时时内省,被业内认为是难得的医德。

另一方面,程门雪又是得失不计的。当年行医之时,有年轻医生遇到疑难病症或遇到事故临危之际请他协助,他都有求必应,全力以赴析疑解难,被当时上海中医界称为“医之医”。他一生不讲究吃穿、不图名利、不追求享受,1949年以前几乎辞掉了所有涉及名利的高位和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也多次婉拒入住高级住宅,并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上山下乡,深入血防第一线,亲自为血吸虫病患者诊病。虽然晚年遭逢“文革”,受到长期迫害,不幸罹染多种疾患,程门雪仍坚持给农民诊病,深受广大农民的爱戴。

医学生
  • 本文由 发表于 2月 24, 2014 07:30: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edelites.com/3500.html
评论  0  访客  0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